第九十章 恐怖一击(2 / 2)

加入书签

公孙豹带着宝鼎最后一次巡视河西战阵。留在河西的虎烈卫,还有五千弓弩老军看到公子宝鼎竟然留了下来,竟然要与他们并肩杀敌,同生死共患难,一个个激动不已。宝鼎所到之处,将士们纷纷振臂欢呼,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声里。宝鼎的热血又沸腾了,豪气冲天而起,面对勇敢的大秦将士,他情不自禁地高举双手,放声狂呼,尽显豪迈气概。

火星云呼啸而来。

浩浩荡荡的代北骑军出现了,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一般,气势如虎。密集的战鼓声震撼了天地,连天号角声撕裂了夜幕,大地在马蹄下颤抖,惊雷般的杀声如惊涛骇浪般猛烈撞击着鸿山。

河西地势比河东高,大秦将士严阵以待,弓弩并举,蓄势待发。

鸿山璀璨夺目的灯火消失了,山峦湮没在漆黑的夜色里,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猛兽,悄悄地张开了血盆大口。

公孙豹挺拔的身躯屹立于大帐后方的高台之上,手握诸色令旗,渊渟岳峙,两眼如炬,杀气凛冽。

宝鼎、曝布和十五名黑鹰锐士站立于车阵之后,神色紧张地望着如洪水一般咆哮而来的赵国骑军。

地面抖动得越来越厉害,宝鼎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的身躯在颤抖,他的双脚、他的手都在颤抖,他睁大了双眼,恐惧着看着逐渐逼近的骑兵大军,冷汗不知不觉湿透了衣衫。

曝布突然伸出一只大手,紧紧抓住了宝鼎的肩膀,平静得没有任何波澜的声音穿透了轰隆隆的马蹄声,钻进了宝鼎的耳中,“吸气,大口地吸气……”

宝鼎吸气,不停地吸气,整个胸部几乎都要爆炸了。

“喊出来,用尽你全身的力气喊出来。”

宝鼎猛地抬头,用尽全身的力气疯狂高吼,“杀,杀,杀……”

他疯狂的喊,疯狂的叫,身体里的血液沸腾了,一股战意从心底涌出,跟着在身体里轰然爆裂,他的身体开始燃烧,烧毁了恐惧,烧毁了所有的感觉,他的战意冲天而起,他瞪大了一双血红的眼珠子,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杀,杀……

近了,近在咫尺了。

代北骑军的号角几乎同时吹响,跟着令人恐怖的一幕的出现了。

野牛,身躯庞大的黑色野牛,几百头野牛,上千头野牛,就那么突然从黑暗里冲了出来,它们越过了骑军,它们冲进了鹿砦,它们摧毁了营寨前的所有障碍物,然后如惊天巨*一般狠狠撞上了栅栏。

第一排野牛没有撞开,但第二排紧随其后,再度撞了上去,第三排……

“轰……”高大坚实的栅栏碎裂了,倒塌了。

庞大的野牛群冲进了辎重营,摧枯拉朽,挡者披靡。

赵军爆发出一声震天欢呼,跟着杀声如阵阵惊雷,在夜空中声声炸响。浩浩荡荡的代北骑军如决堤洪水一般冲进了辎重营,如惊天狂飙一般将河东大营席卷一空。

大秦将士骇然睁大了双眼,他们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野牛阵,他们仿佛看到了从地狱里跑出来的嗜血猛兽。几万人的骑军大阵更是气势磅礴,那毁天灭地的巨大威力让他们心神震颤,仿佛突然间看到了死神的来临。

鸿山骇然色变,辎重营里的所有人都在黑暗里发抖。无坚不摧,真正的无坚不摧,如此强大的赵军,拿什么才能抵挡他们?拿什么才能击败他们?如果不是身处高山,如果不是居高临下,恐怕没人能够禁受得起如此恐怖的一击。

麃公的手在抖,脸色早已变得非常非常难看。

“擂鼓,擂鼓……”麃公猛然回头,冲着身后的卫士们厉声叫喊,“擂响战鼓,迎战……”

“点燃山巅篝火,升起令旗,告诉河西战阵,挡住敌军的第一击,不惜一切代价,将野牛阻杀于车阵之外。”

“咚咚咚……”上百面战鼓同时擂动,一时间地动山摇。

十几堆篝火冲天燃起,将鸿山之巅照耀的亮如白昼。

公孙豹举起了令旗,河西战阵里霎时鼓声如雷,将士们放声高呼,弓弩同时向天,张弦待发。

王离一拳砸下,战马痛嘶,沿着弓弩军阵前风驰电掣。

“备大弩……唐弩第二阵……”王离挥舞着令旗,在弓弩阵前声嘶力竭地叫着喊着。

近了,越来越近了。野牛在狂奔,战马在狂奔,地面在剧烈抖动。河西车阵在轰隆隆的奔腾声里呻吟颤抖,大秦将士在排山倒海一般席卷而来的狂飙面前骇然变色。

八百步……六百步……

公孙豹再举令旗。

王离猛勒马缰,战马前蹄高扬,直立而起,仰首狂嘶。

“大弩……射,射,射……”

一千张大弩发出刺耳啸叫,一千支弩箭射向了夜空,惊心动魄的厉啸霎时越过车阵,直射前方。

瞬间,弩箭钉进了六百步以外的野牛阵,“轰,轰,轰……”一连串的撞击声连续响起,中箭野牛凄厉惨嚎,接二连三栽倒于地。

野牛的速度更快了,代北骑军的速度更快了。黑夜在轰鸣声里战栗,死亡的气息笼罩了整座鸿山。

战鼓声惊天动地,号角声直冲霄汉。

唐弩发动了,箭阵更加密集了。

野牛连续倒毙,代北骑军的盾阵在弩箭的厉啸声中片片碎裂。

蹶张弩发动了,强弓开始齐射,五千名白发苍苍的射手竭尽全力,一万五千名苍头老军全力配合,秦军箭阵的威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近了,近了,野牛冲进了小河,浪花飞溅中,一头撞进了车阵。

“轰……”一声巨响,一辆辎重车被疯狂的野牛撞得倒飞而起。

宝鼎冲了出去,手中的长矛如闪电一般,狠狠扎进了野牛的脖子,鲜血**而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