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宣城公主请帖(1 / 2)

加入书签

安怀堂,东跨院。

安怀堂共有左右跨院两套,西跨院是萧菁芬用来处理中馈和接待宾客所在,东跨院里则是温长蘅的书房樵逸斋所在。

温长蘅就是因着这个樵逸斋和逸翠园中的上客厅闻名于吴兴郡。

当初,萧菁芬出嫁之时,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金银古玩,布帛菽粟不计其数。运送嫁妆的牛车绵延数里,这头已经走到了温家庄园,那头的牛车还没有从家里出发。

在这些嫁妆中,最为珍贵的并不是那些金玉之物,而是数万轴书卷。

簪缨之族的底蕴也在于此--

萧菁芬一出生,萧纥就为爱女准备了一间书斋,这间书斋常备四五名庶族学子,每日抄写书籍不断。

十几年下来,萧纥为女儿准备了数万轴书卷的嫁妆。

魏晋时书籍非常珍贵,不说以前的竹简,就是帛书、纸书都是相当罕见,有钱也没地方买,全靠借阅手抄。萧菁芬的嫁妆,一日之内震惊了吴兴几郡。

几十年后,还有人津津乐道于当年萧氏女的嫁妆盛景。

这时代的人读书求精不求多,博览群书的机会很少,所以只要精通一、两部经典就可以在士林立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书实在是太难了,一般情况下,家里能有三四部书上百轴就已经算得上诗书传家的美名了。

谁能像萧氏这样,光嫁女就准备那么多的书籍呢?

萧菁芬女承父训,自温幼仪一出生起,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在樵逸斋中招了五个寒门庶族的学子,天天为女儿抄写书籍。

抄书者都是附近庶族的子弟,因家贫看不起书,得知温家要招抄书的‘经生’,无不踊跃。温长蘅便挑了其中字体最好的留了下来,约定每抄写一部书,给麦三石。

这样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尤其是抄书不仅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还能借此机会看到那些平时看不到的书籍。

所以五个经生相当认真,抄写时一笔一划,纤毫不乱,带着宗教般的虔诚。

温家的好名声,从樵逸斋的为女抄书慢慢地往外传扬。

直到后来,温长蘅身死,五个经生被夏氏驱赶出温家庄园。

那些原本属于温幼仪的书籍,变成了温长枫的私产。

温幼仪站在樵逸斋门前,高高的木屐踩在沾染了四月烟雨而变得潮湿的檐廊上。

默默地流泪--

这是萧菁芬对她的爱意,是她未来在夫族的保障之一。只要她有了这数万轴书籍,哪怕将来她一贫如洗,也会比别人高贵。

细雨阵阵,竹木萧萧,远处的未名湖在山石树影的掩映下变成了漫天薄雾。

一盏青瓷熊灯被四月的微风带动,鹅黄的烛光忽明忽暗地晃动了起来。

五个经生齐齐伸出手臂,替烛火挡风。

然后相视而笑。

温幼仪那迷蒙的双眸在柔婉摇曳的烛光中变得不再混沌,不再迷漓,逐渐澄澈透明。

转身,离开了樵逸斋。

西跨院的花厅里,欢声笑语不断。温幼仪还未走到,便听到了娘亲犹如银铃的笑声。

这一世,因同意了温娴跟着王氏教习读书,温娴和大嫂也亲近了不少,没少替萧菁芬在夏氏面前说好话。

因温娴待萧菁芬好,温幼仪便格外对她上心,有时得了什么好东西也会派人给温娴送一份。虽然空间里的东西没有给她送过,可是前前后后倒也花了不少的银钱。

“瓠儿快来,看看你小姑的手艺。”萧菁芬看到了站在檐廊下正准备脱木屐的温幼仪,笑着唤她。

“娘亲,三叔母,小姑。”温幼仪拂拂袍袖,先行了一礼,才款款起身,慢慢走到萧菁芬的面前。

萧菁芬正北而坐,三叔母顾氏和小姑温娴坐在她的两边,前面放着几匹锦缎和绣活。夏金枝和两个萧氏滕妾垂首站着,手里举着杯盏托盘,随时侍候。

见到温幼仪进来了,姑嫂三人皆露出笑意。

“这是小姑绣的?”温幼仪看着萧菁芬面前放着的一件绣品,只见这上面绣着一只黑白毛色小猫嬉球,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令人不禁赞叹。

温幼仪眼中露出惊奇的神色。

前世,她不愿意接近家中的人,和小姑并不太熟悉,后来更是因为夏氏的原因俩人反目成仇,竟不知道小姑的针黹之术如此高超。

许是温幼仪脸上露出来的表情太过丰富,温娴竟是不好意思的扭过头,红霞满面,羞涩至极。

她想送给嫂子一件礼物,可是思来想去却不知道要送什么才好。后来想起自己除了女红别无长处,便日夜辛劳,给萧菁芬绣了一个可以放在案上的插屏。

今日刚刚绣好,就迫不及待的拿了出来,想让萧菁芬寻个好的工匠制成一个插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