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夺镝(2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提防着自己的儿子也干出这种事情,所以接照约定成俗的规定,立李承乾为太子,虽然他的腿脚有一定的毛病,李世民仍然支持大儿子,还让朝臣也相信,李承乾将来一定是大唐的继承者。

与此同时,又非常宠爱李泰。使所有人都在暗中猜测,李世民到底是不是在准备着另立太子的事。

也可以这样说,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皇位之争,在某种情况下说,就是李世民一手挑起的。

只有两个儿子为皇位继承权发生争夺,李世民的皇位才能安然保全。

马周这样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从以前的史料来看,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他的儿子却连汉武帝的一半也比不了,以致于二十一岁就不明不白的死掉。康熙皇帝也是一代雄主,在皇位上坐了六十一年,以至于皇太子对外人宣称,他都做了四十年的皇太子,还没有登基。言下之意,等不及了,能不能比康熙活的年龄更大还在两可之间。于是,才发生了九王夺镝的一幕。

伟大的帝王都深谙平衡之术,既不使朝堂上存在很多拍马屁的官员,也不使朝堂上存在许多像魏征一样耿直的忠臣。调拔两大势力,为了他们的生存利益,不得不倚靠掌管生死荣辱大权的皇帝。

满朝大臣中人人都如魏征一样,事事与皇帝做对,天天让皇帝过得不开心,皇帝也不会人人争着抢着去做。做皇帝要的就是那种一言九鼎,即使是说错了,也得按错误的方法去执行。这是一种威信,也是一种威风!

所以奸臣也有存在的一定理由。把握不住这种朝堂平衡术的皇帝,会被奸臣挟持,身不由己,朝堂才失去控制。

面对一样聪明的儿子,李世民也在使用这种平衡术,明明立了太子李承乾,还要留住卫王李泰呆在长安。给李承乾以威胁,敲山而震虎。

李泰十分聪明,并没有浪费李世民对他的宠爱,暗中也在培养自己的人马,试图染指太子之位。

李承乾本来腿脚不灵便,心里就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情绪,得到李泰争夺太子之位的消息以后,当时就坐立不安。这种事又不能和太傅魏征、孔颖达、于志宁等商量,于是,便想起平时来往频繁的杜荷、李元昌和候君集。

这几个人也是有勇有谋之人,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人士。可是,参与到皇帝之争,当时就迷了心窍。若是扶李承乾登上皇位,他们就是从龙有功,将来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呼风唤雨,红极一时。

于是,一帮人铤而走险,决定要对卫王李泰施行暗杀计划,准备学李世民再次上演玄武门之变。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事,一件天大的阴谋,竟然败在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手中。这个人,其实是马周暗中派过去的。(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