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初始(二)(1 / 2)
冯嬷嬷原本不识字,后来因沈陌言闲来无事也教几个丫鬟们念书写字,她也粗略认得些简单的字了。见宣纸上写着乐山,成都,武昌,衡州,零陵几个地名,略略一思忖,也会过意来,“小姐是打算从这些地方找厨子?”
“嗯。”沈陌言点头,“我想着,天下菜系繁多,以四大菜系为首,有江浙菜,川菜,广府菜和鲁菜。此处的维扬菜属江浙菜系,同广府菜一样,都较为清淡。鲁菜口味咸鲜,可到底少了一味辣字。川菜以善用麻辣著称,湘菜善用酸辣,嬷嬷您做的武昌菜又香又辣。若是找厨子,莫如从这几个地方找,才得我心意。”
冯嬷嬷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每次秋闱放榜时,川蜀学子最多,既然小姐是想走读书人的路子,我看不如就从川蜀找厨子吧。”说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也是个不知书的,这几个地名虽然认得,却不知在哪里,小姐拿主意就好。”
沈陌言微微颔首,用朱砂笔在乐山和成都上画了个圈圈,又翻开地理志研究了一个下午,最后写了一封长信交给了蒹葭:“将这个交给护卫们,嘱咐他们一个月之内,务必给我找到合用的厨子。”又从随身带着的小荷包里面抽出了七八张银票,“这个让他们带上,该怎么做,我在信里面已经说得一清二楚,只是要仔细的找,若是那滥竽充数的,我可要不高兴了。”
蒹葭将银票好生收将起来,拿着信匆匆出去了。
此时已经是黄昏,日暮西沉时,屋子里被洒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光芒。沈陌言昨晚到鸡鸣时分才歇下,虽正午才起,可精神还是有些萎靡。此番又翻了一下午的书,早已疲惫不已。看着这景色,忽然心念一动,站了起来,“我们出去走走。”
因是小庄子,庄子里的庄户并不多,只有十几家的样子,此时家家户户门后都飘起了炊烟。映着那圆圆的红日,倒叫人陡然生出一种长河落日圆之感来。田地里一片绿油油的,沈陌言已经听郑贵家的说起过了,那是冬小麦。
沈陌言走在荒草萋萋的乡间小道上,放眼望去,只见苍茫的天地,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在其中撒着脚奔跑,放声高歌。见到不远处的几户人家灰蒙蒙的房子,沈陌言突然起了心,拔脚就往那边走去。
惹得几个丫鬟急急忙忙的跟着,冯嬷嬷更是着急不已,在她身后不断叮嘱:“小姐,您倒是慢些,那边还有男子,您仔细着!”横竖头上戴了幕离,再加上已经是用晚饭的时候,在外面几乎看不见人,只有几个小孩子,蹲在地上不知道在做什么,见到她们一行人,唬得立刻躲到了麦垛后面,过了一会儿,又探出头来,怯生生的看着她们。
沈陌言这才想起来应该叫郑贵家的陪着,这样她也能知道些许这些人家的底细了。庄子在扬州的北方,不依山不傍水,却也风景如画。单是这几家的屋子,看起来就古朴天成,再加上屋前种的些紫红色的鸡冠花,倒真是叫人眼前一亮。
那小孩子忽然从麦垛后窜出来,朝着屋子里跑去。没过多久,沈陌言就听见了窗户被推开的咯吱声,有几张陌生的面孔从里面探出来,探究的看着她们。沈陌言根本不在意旁人的目光,自己又绕到了一排屋子的后面,才发现家家户户都筑了篱笆,上面还开了一串串忍冬花,有一股淡淡的幽香。
里面种了些绿色叶子的蔬菜,不待沈陌言问起,冯嬷嬷已解释道:“那些叶子上有一层小刺的,是萝卜,红色的萝卜切成丝,煎鱼的时候撒上一点,最好不过了。白色的萝卜用来炖排骨汤最好,在我们那地方,也有人拿来喂猪的,不过都极少。那一层层叶子卷起来的,小姐应当认识,那是白菜。”
沈陌言会意的点头,却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要把白菜上面缠着线呢?还有那稻草做的人是怎么回事?”“那叫绑白菜,是为了憋芯,也就是让它里面的芯能更嫩更好吃,这样一来,也能放久一点。”冯嬷嬷很耐心的一一解释:“稻草人是为了吓唬来啄菜吃的鸟儿和野兽,那些刺篱也是一样的作用。这里不像我们府上的园子,时时刻刻都有婆子看着,白天都出去干活,无人看管,只能做稻草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