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驶向锡兰(1 / 2)

加入书签

孝林站在“赵牧”号的航楼卜,看着众艘二级战列舰俺可联离崇明岛军港”“赵牧。号是明历十一年十月才从辽宁省辽河口造船厂下水,采用的是沿着辽河运送下来的作木为主体,桅杆采用的也是这一地区出产的朽木,由于拥有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辽宁和三河省将成为大明造船业重要的原材料产地,因此内阁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用于保护这片具有战略意义的森林,并且制定了完善的论伐制度。每片森林进行间隔性砍伐,砍伐多少后再在其中种植上同样多的树木幼苗,夹在没有砍伐的成材树木中。让这些幼苗得到这些高大成材木的保护。数以万计的巡防营日夜在这些森林中间和周围巡视,严禁砍伐和防止森林大火。

“赵牧”号从辽河口经过一个多月的缓慢航行,终于来到了靖江岛上的装配厂。这一个多月里,新下水的“赵牧。号经历了海水和海风的洗礼,而造船厂的技师随船时刻观察,记录这艘船适应海航的全过程。但是一切都非常顺利,毕竟大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造船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而“赵牧”号又是在辽河口造船厂四号干船坞上经过三年的长期建造。不走过去那种快速突击造船制度下出产的战舰所能比拟的,船舱里所有的木材都得到了充分地干燥,站在船舱里,你还能闻到一股阳光的味道。

在靖江岛上装配好所有的火炮后,一队海军海员正式接管了这艘战舰,然后在崇明岛外海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炮组练习,以检验“赵牧”号是否能经受得住实战的严峻考验。到了明历十二年三月,这艘战舰才算正式被大明海军接受,列入第五舰队编制。陈孝林此时正好需要回锡兰指挥作战,于是“赵牧”号便成了他的旗舰。

“大都督,我们是不是可以起航了?赵牧。号舰长王秉章在一旁问道。

“可以起航!”陈孝林笑着说道,说罢便站到了舰楼的一侧去了,因为从这一刻起。王秉章将是这艘战舰的最高指挥官,就算陈孝林是舰队大都督,正常航行情况下,哪怕是小规模海战的情况下。也不能指挥王秉章,除非“赵牧”号加入到一支编队中去,陈孝林以编队最高指挥官的名义才能指挥到王秉章,这一切都是大明海军极其严格的《海军作战条例》所规定的。

“水手长,操帆长。准备挂帆起航!”王秉章站在舰楼指挥位上下令道。

水手长回了个礼后立即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铜哨,并顺手将一个沙漏翻过来,按照大明《海军航海条例》,战舰上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限制,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是要受到惩罚的,而沙漏则是水手长这位直接指挥官用来掌握时间的工具。

在操帆手的喝令下。三十个水手沿着绳缆爬上了三根桅杆。最后站到了最高的横扛上。他们非常麻利地将绑在横杆上的绳索解开,将第一横帆放下,再牢牢的将上下两端系在横杆上,接着便往下走,站在第二根横杆上,开始放第二面横帆。

陈孝林扬起头看了一会,旁边一个人突然开口道:“这些水手真是太勇敢,这么高还动作得这么麻利,要是我,腿都软了。”

陈孝林不由低下头。转身笑着说道:“严教授,这叫术有专攻,这些水手是大明海军最坚实的基础,也是一艘海船上最哼哼力的支撑。这还是风平浪静,要是在风暴中,你看到这些勇敢池水手在桅杆上与风暴做斗争,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才使得我们能够战胜海浪,顺利抵达目的地。

严教授不由也笑了起来:“大都督,听完你的话,我都不由想起那一幕让人惊心动魄的画面来

“这些水手十五六岁就到海船上服役,他们花费了数年时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们有的擅长在绳缆上与风暴海浪搏击,有的擅长木匠,有的擅长炮击,他们都是大明海军最大的财富。”

“大都督,我曾经听说大明海军一直非常缺乏海员。是不是这样的?”

“是的,严教授。在大明海军,优秀的海军海员和军官一样很缺乏和紧张,因为他们必须经过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锻炼出来。而且一旦海军进入战时状态,可能会突然需要比平时多数倍的海员和军官,这一直是个大问题。”

“大都督,大明海军的海员都是招募制吗?”

“不全是,大明海军无论守备还是常备部队,基础都是义务兵制,但是由于常备部队的要求更高,所以海员多半都是义务服役海军士兵中的志愿兵,他们一般都要服役十五年,而且就算退役,也可能随时被招募回来。”

陈孝林所说的海军守备和常备部队一般泛指的是海防、内河舰队和第一至五舰队,不过也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别,海防舰队的骨干就有不少是招募的志愿兵,以老带新地帮助占尺哪分的义务兵制海员,众此义务兵制海员旦成长起来,“孰”佩选入常备部队。进而成为志愿兵。

说话中。三根桅杆的上面三面横帆已经被完全放下,强劲的西北风将这些大帆吹得鼓如圆球,“赵牧”号速度一下子被提升起来,而且船体开始向左倾斜,一阵很很响的嘎吱声从船体各处传来,不过陈孝林和王秉章都很不在意,他们都知道,这是新船特有的现象,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船体各部分被外力拉扯均衡之后才声音便会变愕很细微

“赵牧”号那庞大的身躯逐渐被巨大的白云所笼罩,陈孝林站在舰楼上,感觉整今天空全部被这朵朵白云所遮挡住。当舰首斜桅杆上巨大的三角帆被全部打开之后,陈孝林感觉到“赵牧”号那重达一千七百吨的舰体轻盈地如同在浪尖上掠过的海燕,在波浪微微的起伏下,在海风的吹拂下。在海面上戈,出一道白浪长痕,向南而去。

在它身后。则是两艘护航舰,从展开的帆可以看得出来,它们的帆没有全部打开,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它们的帆全部挂上,以速度和灵活见长的它们就不再是“赵牧”号的护航舰,而是让“赵牧”号只能看到它们的远去的背影。

随着航速加快,舰楼上的风变得大起来,陈孝林请严教授回船舱去,当这位南京大学的教授离开时,不仅舰长王秉章要向他挥帽行礼,连陈孝林也微微弯腰,以事示敬意。在大明,教授相当于一位将军,更何况这位严守慎教授年仅三十七岁。

严守慎回到船船,他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如同陈孝林和舰长一样的待遇,虽然房间不是很大,比起已经让给陈孝林的舰长室和被舰长占用的作战室要一些,但是严守慎知道,在这封闭狭窄的空间里,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是多么的不容易,就算大副以下的军官都需要两三个或几个人住一间房间,水手海员们更是数十人挤在一间大船舱里。

严守慎趴在桌子上写笔记,他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从他治学开始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而这次上船更是有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所以笔记就显得更加必要。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敲丹声传来,“请进”。

“严教授。大都督和舰长请你去参加我们的例会。”门被打开,一位水手站在门口说道,他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脸上还带有一丝腼腆和羞涩。严守慎点点头:“好的。我就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