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无事献殷勤(1 / 2)

加入书签

“你们是哪里来的数控铣床的生产技术?来自苏联的?他们自身的数控技术都不怎么样呀!你们研究出来的数控机床,又能有多好?”整个车间长达百米,数控铣床装配的区域被用一堵墙给围了起来,不知道防着谁来偷窥这里面的秘密。

李璐可不相信,九一重工具备了独立研发数控铣床以及加工中心的能力。在整个国内,在这个方向上面研究的人不少,即使研究出来,都只是一些最为低档,根本无法跟国外数控机床进行竞争的垃圾产品。

即使是国内铣床方面实力最为强横的首都第一机床厂,到现在,也仅仅只能从国外进口滚珠丝杆、伺服电机以及最为精密的主轴来进行仿制或者组装。限于国内铸造工艺以及材料方面的因素,甚至数控铣床上面使用的最为关键的立柱、底座以及鞍座这些大铸件,在性能上面都没有办法跟国外的相比。

国内的铸件,在显微镜放大之后内部晶粒结构不仅不均匀,最大的晶粒组织甚至会超过最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还有着不少细微的气泡、沙眼。而国外的铸件,晶粒结构非常的均匀,在千倍显微镜下,也不过是米粒大小,而中国的,大的会比黄豆还大!

李璐虽然没有到生产车间去观察过,但是对于国内的数控铣床还是比较了解的。卡马特现在有着一般的业务都是数控机床贸易,而占据着一半的业务的数控机床贸易中,有着超过八成的都是数控铣床以及加工中心。随着珠三角的经济活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加工型企业建立起来,国内市场,尤其是活力最大的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对于数控机床这种代表着效率的先进加工设备,需求猛增起来。

卡马特虽然有着国外的不少客户。不过他们拿到的机床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渴求。

李璐跟任志国都是军区大院的子女,通过父辈的关系,对于首都第一机床厂里面的高层还是相当熟悉,很多时候,他们都会通过跟国外的关系,从国外进口少量的关键配件,提供给首都第一机床厂,生产一些低端数控铣床来满足一些客户的迫切需求。

云非这小子,从苏联境内可是搞回来了不少跟跟数控机床相关行业的工程师以及技术员回来。虽然专家级别的没有几个,不过大多数来自苏联的工程师,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干型技术人才,可不是那些跟通过关系上位、尸位素餐的家伙。他们现在这么快搞出来数控铣床,不是苏联人的技术,难道还能是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你这是什么话?如果苏联人有这样的数控技术,当年他们用得着费尽周折从鬼子手里搞数控机床?”云非对于李璐的话,非常不爽。

不用说,李璐肯定怀疑九一重工的数控机床生产技术是来自国外。要不然她绝对不会这样说的。

“这批苏联人都是你们帮忙搞过来的,对于他们的底细你又不是不明白!”云非没有好气地对着李璐说道。

倪黎霜听到李璐这样说,同样撅着小嘴,满脸愤怒地盯着李璐。

“这台数控铣床从最开始设计。到现在第一批试验机开始装配,已经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那些苏联人,刚到蓉城的时候,云非哥哥就已经把数控铣床的设计思路给提供了出来。不过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直到四个月前,有了首都科学院机械院的孙麟院士以及司徒贺云院士两位老人家的加入。才有了比较快的进展……”如果不是担心李璐继续胡乱猜测,倪黎霜绝对不会告诉她九一重工这些数控机床的研究进展。

“什么?你让孙爷爷跟司徒爷爷两人给你打工?”听到倪黎霜的介绍,李璐满脸的不可思议。

孙麟跟司徒贺云两位院士,居然在九一重工?

九一重工是什么样的企业?估计现在整个机械行业都知道,九一重工现在是中国唯一一家由私人全额控股的企业。虽然生产用的设备以及生产的工人,大部分在名义上还是属于机械九院,编制还在9327厂,只要是明白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军方无法养活这些工人的一个无奈之举而已。

云非呵呵一笑,倪黎霜也不置可否。这可不是让这两个院士给自己打工,而是他们哭着喊着求着要当自己数控铣床的项目主管工程师的。

当初云非找两个老家伙帮忙不过是为了有人把一盘散沙一般的苏联工程师给统合起来。在这些苏联工程师中,两个老家伙在机械以及电气控制方面的造诣上面并不比苏联这些研究所里面出来的工程师以及技术员高的太多。

苏联在重工业方面的造诣,可不是中国能够比拟的。

让云非最郁闷的就是这些老毛子仿佛是钻进了死胡同里面,在数控铣床的设计上面,材料强度不够,就增加零件的直径、厚度,完全秉承了老毛子各种军工产品以及生产设备傻大黑粗的风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