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长芦盐商(1 / 2)
宝坻县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附近大小村庄依旧是坐落在一片平原之上。宝坻区的“坻”字,原只读“chi”,水中高地之意。据传,乾隆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di”,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宝坻又名渠阳,仅次于渔阳(蓟县)和雍阳(武清)之间,自古是商业要地。公元10世纪20年代,因“高阜平阔”而设置专卖盐院,时称“新仓”,成为封建朝廷贮盐基地。过了两个半世纪,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当时,此地盐产的收入占全国盐利的1/10,国人视盐为国宝,故“富商巨贾,货置丛繁”。
宝坻的富户多是长芦盐商,其中在宝坻产业最多的乃是末代长芦盐商中最著名的大盐商张锦文。张锦文原籍静海,在天津八大富商中居首位,人送绰号“海张五”,商号名唤“益照临”。
当僧格林沁在塘沽和洋人恶战时,连同直隶总督恒福到大沽口捐粮捐饷的有他张锦文,当僧格林沁败退,又向僧格林沁捐输的有他张锦文,当天津沦陷,被迫举家外逃的还有他张锦文。在乱世之中,富商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更何况其他平民百姓?
∴
在气势汹汹的番兵面前,张锦文早早的带着家眷和商号伙计逃到宝坻躲避战火,在这里他聚集起两千盐丁自保,到比宝坻县的满清军队还多。此刻的宝坻县其实也没多少满清兵丁了,天津陷落,恒福等人投靠了英法联军。宝坻县的县太爷也就早早的挂印逃去,宝坻县其实也就是张锦文出面在维持着。
两千盐丁守着宝坻。小股的英法联军倒也不会前来骚扰,用于维持地方治安也够。但张锦文就怕哪天番兵大队来攻,那他的两千盐丁可就是抵挡不住的了。但也还好,听闻番兵占了天津之后,一鼓作气都是往京城而去的,似乎没兴趣到宝坻这个小地方来,倒也能保得一时平安。
但到了昨天晚间,外出放哨的盐丁回报,有大队人马朝宝坻来了,张锦文可是吓得不轻。连忙派人前去细探,到底来的是什么军队。
到了夜里几个猎户出身、身手矫捷的盐丁就查探清楚前来回报,说来的有两支兵马,一支是番兵,总有上万人,另一支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的太平军,也有上万人马。
张锦文一下子便瘫倒了地上,番兵抢掠可是寸草不生,而那些太平军长毛听官府宣传。也是专对富户下手的,来的两支兵马都不是善茬,张家的基业难道就此断送了吗?
就在张锦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之时,张锦文的一名幕僚文先生开口说道:“东家。听闻那长毛在南方与洋人关系颇好,亦是保护私产、鼓励工商的,不如先与长毛军伍联络看看。始终也是中华之人,应该能说得上话。要是能费些钱粮就求得他们的庇护,或许就不怕番兵滋扰了。”这文先生游历颇广。倒也有些见识,也知道太平军在江南和洋人关系不错,但他也不清楚此时太平军已经和洋人翻脸,还道只要能打通长毛的关节就不必惧怕番兵了。
张锦文已经没了主意,之前他也听闻过一些传言,讲过长毛在江南的种种事迹,但此前他都认为那是坊间小民的谣传不可信,但此刻事急,他也只能选择相信。当下张锦文便命文先生带了百余名盐丁,装了五十车粮食,并数十口猪羊,百坛好酒,前去与长毛接洽。
长毛来得极快,宝坻县城南门口张家的盐丁还在举火准备见面礼,长毛的前锋就已经到了城下。文先生登上宝坻县城矮小的夯土城墙举目望去,只见平原之上星火点点如天上繁星,远近似乎都是太平军的兵马,也是吓得两腿发软,但想着东家的嘱咐,只得带着数名随从先行出城与太平军接洽。
打着白旗来到太平军阵前,只看到太平军到了宝坻城外并不急着攻城,而是集体在地上挖壕沟,见到文先生几人出城来,早有几名哨位兵上前喝问来历。文先生战战兢兢的将来意说了,那名太平军领头的哨兵便将文先生带往阵中去。
一路行来,只见这些太平军个个都是身强体壮的,个个都有火枪,要知道火枪精贵,东家费了多少钱财,那两千盐丁也才配了有五十只火枪,果然不愧是在江南搅得天翻地覆的长毛贼啊,果然是大手笔。只是他们的衣着看起来太过古怪,都是花花绿绿的衣裳,乍一看颇像叫花子一般,也不是很英武,就是这身衣裳将军容落了下乘。
文先生暗自腹诽着被带到一处地势稍高的土丘之上,只见这里四周布满兵马,火把繁密照得四周如同白昼,当中簇拥着一名战将,此人大红戎装,面如冠玉,倒有些儒将的风范。文先生上前打个千跪下道:“下方小民文谦和见过将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