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追查(1 / 2)

加入书签

在薛云的亲兵营第一次冲阵中陆要金就坚决执行薛云把将士伤亡降到最低点的要求,命令手下向顽抗的响马们投去了三十多个炸药包,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击,马大山、张旺财、林木森、马上风等大小响马和假冒响马的官兵丧失了最后反抗的信心,纷纷向四下散去纷纷逃离战场。<ww。ieng>

孤立停留在运河上的陈掌柜最近心情万分的沮丧,上次自己带着五船粮食来沧州跟薛家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带回江南一批北货,回到家乡杭州大卖一把利润十分的丰厚,心里估算只要再走上两趟自己陈家就重新翻身了,于是跟自己的亲戚朋友借贷,关系友好的商户舍买,尽力组织了他能力范围内最多的货物。

由于上次陈掌柜走船京城大赚一把杭州人都是亲眼所见,何况陈掌柜做生意数来忠厚本分,所以杭州的亲朋好友,客户商家都纷纷响应大开方便之门,也指望陈掌柜吃肉大家喝点汤,陈掌柜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堂堂的京师直隶也不是安全的地方。

陈掌柜组织十船粮食和南货才进山东境内就被人盯上了,陈掌柜到沧州联系薛二、薛五他们准备交易,结果却是山东来的一千多响马和沧州附近的一千多土匪,一起向运粮船发起攻击,陈掌柜只好把运粮船划向河中心向薛二、薛五求援。

薛二、薛五的队伍来到倒是很快,双方互相厮杀了五天,薛二、薛五官军和山东响马各有死伤,以后双方对持起来反而把陈掌柜的十船货物凉在哪里没人管了。

陈掌柜以为响马占不到便宜就会退去,没想到山东响马胆子大得很,居然跟官兵抗上了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在陈掌柜得知薛家二爷拒不发兵来援后,陈掌柜隐隐约约自己成了薛家跟其他势力的牺牲品,不过看到薛家跟自己交易的正主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支援也只有顽强地坚持着,只好许下重赏每天招呼家人雇工守好粮船静观岸上两支队伍的胜负。

一直到昨天下午陈掌柜的粮船都安安稳稳的无人理会,不过陈掌柜的粮船的两头早就被其他的船堵死了,陈掌柜明白堵他的船跟岸上的马匪是一伙的,可是自己向沧州求救也没人搭理最后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昨天天黑大队骑兵过来陈掌柜燃起了一丝希望,以为是哪路官军到了,在那一千多骑兵进入响马大营后,陈掌柜已经彻底绝望了如果不是害怕响马的血腥报复,陈掌柜自己就把十船粮食沉没了。

早上陈掌柜被战斗的号角拉出了船舱外,无精打采地看着岸上薛家军与山东响马最后的对决,虽然陈掌柜这些天一直后悔当初轻易答应薛府薛云的生意来往的事,如今是粮船被劫落下的是负债累累家破人亡的结果,但是已经木已成舟反悔来不及了,现在陈掌柜已经死心了在等待自己命运最后的判决。

陈掌柜一直地麻木地坐在那里发呆,突然被身边仆人碰醒了,那个仆人指着河岸上让陈掌柜看,那些与薛家薛二、薛五对持的山东响马背后出现了一支打着“薛”字大旗的骑兵,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山东响马后阵。

陈掌柜那颗已经死去的心又开始剧烈地跳动起来了,不一会就传来“将军死了”“将军大人阵亡了”“大人死了”的喊声,山东响马开始混乱起来。

陈掌柜心情激动连忙不断地向前凑,如果身边没有家仆拉着估计已经落到河里去了,接着山东响马的队伍里接连响起爆炸声,冒着一股股烟雾不断有响马倒下,就看见薛家军中一员将领杀到了河边,陈掌柜一眼认出那就是和自己谈成生意的薛家少爷薛云,陈掌柜激动万分有薛家一这位在这些土鸡瓦狗不是自己找死吗。

想到那薛云是大同副将权柄一方,大明朝著名的抗金英雄,陈掌柜现在才意识到自己是攀上了一棵大树,一时间眼前一亮觉得自己的未来无限光明起来,就怎么短短的时间岸上的响马已经土崩瓦解四下溃散,陈掌柜明白一切已经过去终于雨过天晴了。

薛云率部又翻身杀回响马阵中,迎面就撞上一股悍匪大约一百多人,那股悍匪见薛云是明军主将也拼命扑了过来,薛云将八宝梅花枪舞到极致,是招招夺命刺刺追魂,抖擞精神杀了个对穿,这股悍匪就剩下七八十人了,匪首山东响马马上风痛心疾首还想跟薛云拼命替自己弟兄报仇,立刻被明军送了三个炸药包,乘着马上风的人马混乱明军上去一阵猛砍,那剩下七八十个悍匪连同匪首马上风都死在明军的乱刃之中。

薛二、薛五剩下的官军积压怨气已久,看到大同明军杀山东响马犹如砍瓜切菜一般,也激起心中的血性,高喊着为死难的同袍报仇红着眼杀了上来,已经失去有组织抵抗的响马们开始喊着投降,杀红了眼的薛家将士根本不予理会像宰鸡一样一刀下去顿时了账。

运河里船上那些看热闹的达官贵人们大多数已经呆若木鸡,愣愣望着河岸上那个血腥屠场,将近五千人的兵马没到半个时辰就被薛家一千多骑兵杀得差不多干干净净,只有几百残余骑兵向南边逃去,跟着大队的薛家军一人三马追了下去,有些人在想薛家有这个薛云在同薛家作对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呢。

薛云命令陆要金带领五百大同亲军追击逃跑的残骑后,就指挥薛二、薛五、王二娃、刘大壮、左明、薛思远、薛大汉这些手下打扫战场,一大遍河滩到处死伤人马,官兵们杀尽了所有反抗的匪徒,其余的投降的响马还是被俘虏了一些,大多数响马和受伤响马全部被就地解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