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八三 祠头庄(1 / 2)
“明白了么?”董策问道。
这些家丁跟了董策这许久,素日里不但舞枪弄棒,打熬武艺,训练战技,而且也是涨了不少见识,因此都是很容易理解了他的话,纷纷头。他们都是真正打过仗,见过血的,实战型的晋北的村落。
村子坐落在一南一北夹峙的两座丘陵之间,村子坐北面南而建,在村子外头,一条河缓缓流过,划了个半圆,把村子包裹在内,然后绕过南边的丘。在北边的土丘上,修建了一座祠堂,祠堂不大,但都是石头建成的,颇为的精致。
这祠堂却不是村民修建的——他们也没这个钱财能力——而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留下来的,斑驳的墙面,陈旧的颜色,似乎诉着岁月的沧桑。
这便是祠头庄村的来历。
村里面那坑坑洼洼的土路,像是一张长满了麻子的大脸,地上因为干裂而出现的一道道裂纹,充分明了这里的贫瘠穷困。
若是江南形胜之地的那些村子,靠着种桑养蚕,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那边山也好,水也好,环境也好,正是读书人最喜欢的调调——读书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耕读传家,便是指的在这种环境下一边生活一边读书,当然,真指望这些读书种子干什么重活儿是不现实的。
你若是把他放在这等环境下试试?能耕读传家那才是扯淡。若是生在晋北这种贫困的村中,每日为生活操劳便是愁死,哪里还有心情读书?
一般而言,大明朝这样的村子里头,总归是有一两家是住得起不大但至少是砖瓦建成的四合院,生活颇为宽绰,不得还能养上一个丫鬟的地主的,但是很显然,这个村子里没有。
这种现象其实在晋北这地界儿挺常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