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六章 竟是令人震惊的先进(1 / 2)
赵大会一走,董策便是迫不及待的回城,先回去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大袖飘飘的常服,略歇息了片刻,然后便是去了工坊。
这些工匠一来,他原先的很多设想就都能够一一实现了。
工坊区在磐石堡的西北角,这里本来是一片兵营,只剩下了断壁残垣,董策便让人依托着那些石墙石壁,草草的修好了一座工坊。是一座大院儿的样子,院子里头大略的分了十几户,一户是里外两间儿,外间有灶,还有水缸等简陋的家具,里头是大炕。在院子的西南角儿,还有一个公共厕所。而院子的前头,则就是工坊,被分割成三大区域,分别安置泥水匠,木匠和铁匠。
这就是匠户们上班儿的地方。
而每个匠户又有自己的工作区域,类似于工作台之类的。
这会儿匠户们已经换了新衣,吃了一顿饱饭,正在收拾家里。董策过去瞧了一眼,有些工匠却不在工坊内。
他把所有人叫来,沉着脸道:“既然在本官麾下当差,就得遵守本官的规矩,从现在开始吃了饭,领了钱粮,就要现在开始坐班干活儿!本官招你们来,可不是让你们来混日子的!你们当也知道,能吃饱饭,能穿新衣,能有银子拿的差事,多少人抢着干!”
众匠户都是惶恐,赶紧磕头谢罪,表示以后一定老实本分。
董策训斥了一通,立了规矩,便打发他们回去,却是带着两个泥水匠在城里转悠。
两个泥水匠一个姓高,名为高大年,一个姓孙,名为孙武木。高大年不过是三十三岁,却是满脸皱纹,看上去像是五十三岁一般,孙武木和他年纪差不多,长的年轻了些。
董策问了几句,这才知道,两人都是属于大同左卫的军中匠户,本家就在十里河畔。不过从万历年开始,九边,尤其是大同镇、宣府镇、蓟镇这三处,都是大动干戈,在沿边防线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堡寨,辅助以更远处的长城,以及身后驻屯大量军兵的大型城堡,花费上千万两白银,构造了一个极其庞大也是极为复杂的防御体系。边境需要,这两位祖上又都有手艺,所以便是被借调到了宁鲁堡安顿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三代人的光阴。
董策屏退其他人,却是带着他们两个出来,让两个匠户又是受宠若惊,又是担惊受怕,不知道董大人这是何意。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社会的最底层,被欺负惯了的,想来是小心做人,更是知道军中的避讳。因此一路上两人都是低着头,根本不敢四处张望,生怕瞧见什么不该看的,惹祸上身。董策问一句,他们便是答一句,不敢主动接话。
董策回头瞧了他们一眼,脸一板:“你们两人低着头作甚?本官带你们出来,就是要让你们把整个磐石堡给转一遍,各处的地理位置,地形高低,有哪些建筑,都要牢记在心。过两日本官就让你们画出图纸,拿出章程来,不四处看看你能拿出来?低着头数虫子么?”
两个工匠这才恍然大悟,赶紧告罪,而后便是抬头四处张望,很用心的把走过的地方都努力记下。
他们心里也能安定了许多——他们既知道董策用得上自己,便也不担心随时会被清理出去,免得浪费粮食。而且多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价值,感觉还是很舒坦的。
董策一边带着他们在城里转悠,一边问一些后世的建筑学问题,虽然相隔数百年,但是中间的道理却是想通的。这两位匠户世代都是匠户,自身也参见过许多城堡的建设,因此都是回答的很清楚。他们的嘴比较笨,有时候说的话董策还得想想才能明白,不过倒是有真材实料的,这也让董策放下心来。
毕竟筑城之事,兹事体大,一旦开动,就是成千上万两的银子砸进去,可万万不敢有什么疏忽。
作为一个主要是用来屯军的军称,磐石堡并不大,周长大约也就是两里地左右,边长不过二三百米,别说是跟那些雄城相比了,就算是内地的一般县治,也要比它大出个七八倍去。甚至山西某些特别有名的缙绅大院儿都比磐石堡规模小不了多少。
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董策带着两个匠户把磐石堡给转了一遍。
现在堡中素日也就只有董策等几人住着而已,百姓们都是住在堡外的,所以磐石堡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非常的荒凉,断壁残垣,野草丛生,半人高的枯黄色灌木丛中时不时的还能瞧见几串儿红晶晶的浆果,极是诱人。甚至不时的还有野鸡支愣愣的从灌木丛中飞出来,发出一阵惊恐的咯咯嗒声。
绕了一圈儿之后,董策又带着他们到了南门城楼上——这里也是整个磐石堡保存的最好的区域了。
城门楼和楼台基本上保持了原样,城墙厚高,足有五丈高,四丈厚,便是已经倾颓至此,上面也可六马并行。夯土层外面包着的大条石大致完好,一块条石就足有一人多长,三尺宽,也不知道是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方才运上来的。城门楼子已经塌了,只剩下了半截断墙,四周不少巨大的梁柱横亘着,下面城门洞子还在,但是城门却不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