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氏交流法(1 / 2)
以杨以辰的身体素质体能,抱着一个孩子来一段长距离的狂奔,压力不大,甚至可以说他还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速度,不然后面的周迅和赵微肯定是追不上。
开拍之前,许鞍华反复确认所有拍摄细节,对兄弟传媒工作体系表现出来的专业,她很是感慨,也感知到这是未来的趋势,在这样的剧组工作完之后,你再到别的剧组,立马就会感觉到不适应,在这边你只要一道命令下达,下面就能一丝不苟给你执行,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公司有一整套的奖惩制度,跟工资跟奖金全部挂在一起,一次小小的工作失误,都会被记录,无论是当月的收入还是长远的公司内部等级攀升,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每一个人都会很认真对待手里的工作,集合起来的力量就会大到可以让整个剧组内部环境焕然一新。
剧组中有许鞍华带过来的人马,也有来自香江的工作人员,按照平日里的工作方式,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就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同样的道具安排,你这边还在寻找,那边东西都已经买回来了,从信息咨询、车辆使用、出纳现金,整个环节都是高效工作环节,一切围绕拍摄转,让拍摄能够顺利进行为首要任务,宁可耽误吃饭睡觉时间,也不让拍摄耽搁一分一秒。
首先跟孩子沟通+7,了一下,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正常的交流,未来还要在一起很多天拍摄,小家伙比较木讷。不善言辞,接收能力或许差了一点。但在平日里的拍摄中,这种性格会容易控制一些。与剧本中的角色形象也比较贴近,不至于因为他的表演不过关而耽搁拍摄。
赵微整体形象并没有故意去弄,没有刻意将她的打扮弄得偏于乡下女人形象,就是正常的穿着,一个角色的形象,外形设计只占三分之一,真正还是要靠表演来支撑,经过了之前的拍摄和一段时间的休息,对角色的把控更加到位。上来第一遍,就给了所有人惊喜,这四个人的表演,从头至尾没出现过任何的差错,一遍拍摄下来,跑了足足有八百多米。
顺利之中,就总会有那么一点瑕疵,观看回放的时候,许鞍华叹了口气。杨以辰也是摇了摇头,那边正在降温休息消汗的赵微和周迅眉头皱了皱,这样的一个镜头拍下来,很不容易。演员都没出问题,问题出在了群众演员的身上,有几个追赶的村民。以为自己在镜头之外,边跑边互相聊天。还咧着嘴笑的很开心,结果被拍了进来。
许鞍华征求四个人的意见。这瑕疵不大,可以剪掉,也不耽误整体效果,几人对视一眼:“休息一会,再来一遍吧,刚才经验不足,机位也不够多,拍摄的画面不够好。”
专业敬业,是会互相传染的,剧组内的氛围摆在那,演员的状态也会互相传染,都拧成一股绳要拍摄出好的效果,自然而然对具体拍摄出来的效果有了更高的追求,为此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场接着一场戏去拍,主要演员之间的默契越来越足,拍摄状态也是渐入佳境,对于细节情感的表达,彼此之间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戏份都已经脱离了剧本拍摄,将自己深入角色理解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场在街头的厮打戏份,引来上千群众的围观,赵微和周迅这戏是彻底飚起来了,完全没有一点受到周遭群众的影响,完全将自己就当作了孩子的母亲,一个夺一个恨,弄得周遭很多观众都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演戏,怎么能弄得这么真实。
陈琨和郑秀文本来是有些打酱油的角色,拍着拍着他们发现自己内心某种情绪被点燃了,都是演员,谁还没点心气,这部戏我可能角色不重要,但我也不能在拍摄的过程中被你们给带得画面中有我观众却永远注意不到我,两人飚戏的劲头也来了,在刘青云和郑秀文去开生育证明时跟工作人员的戏份,两人都爆发了,孩子丢了六年,找了六年,孩子还活着,凭什么要开一个死亡证明,许鞍华对这个情节没觉得有什么,赵微周迅都提醒杨以辰,这么拍能行吗?能过审吗?这明显是有讽刺政-府办事机构的意思……
“要的就是这种讽刺,我不是一个愤青,需要用这种方式去嘲讽一些人,但我是一个电影制作人,我需要我的电影接地气,需要它的情节出来不是飘在空中而是让老百姓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拍摄如火如荼,杨以辰是焦头烂额。
《亮剑》、《士兵突击》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摄,前者现在需要和尚回来配一些战争戏,后者需要拓永刚来拍摄进入老a的戏份,两个剧组,等的都是杨以辰一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