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惊世柴窑(1 / 2)

加入书签

那是一个不完整的瓷器,残缺了五分之一,一个盘子。这样的压轴品,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不认识的人还在心里暗想,主办方不会搞错了吧?

一些古玩高手却是精神提起来,知道拍卖会不可能砸自己招牌,那残破的物件,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或许,大家还不知道,这是一件柴窑瓷器,尽管已经残破了,但它的珍贵,相信在座不少人都清楚。”拍卖师也不知道是因为一件柴窑瓷器即将面世激动,还是因为这件宝物即将拍出天价而振奋。

“很珍贵的吗?”在场很多都是大老板,对古玩其实不是很了解,有些人身边则是带了掌眼的高手。

掌眼是一种称呼,指专门帮人鉴定工作的一类人。

“柴窑是中国古代著名官窑之一,被誉为中国‘诸窑之冠’,然而它却只存在于传说中,原因是至今未发现柴窑的窑址,也无完整的柴窑器皿传世,甚至连柴窑瓷器的残片也未曾有人亲眼目睹。”有人解释道。

听到这话,那些人自然清楚上面那件残破品的分量了。

元青花能拍出上亿的天价,就是因为它的存世品非常稀少。然而,柴窑还没有存世的作品,大家都难以预料这会以什么价格拍出。

“因为柴窑的珍贵,而且在这之前,均没有真品,没有多少参考,也不敢断言,这是十足的柴窑。现在,有请各位高手上前鉴定,我们的鉴定师把握还是很高的。”拍卖师也不怕让人看,既然摆出来拍卖,肯定是有把握的。

这一回,一大群人涌上去,现场立即出现安保人员,保持秩序。

“我去!竟然是柴窑,如果是真的,这次千里迢迢跑过来算值了。”胡伟第一时间窜了上去,梁明鉴随后而至,反而杨帆没有着急,先让其他人忙。

“如果是真的,大好消息,真该喝一杯了。”

柴窑的信息他知道不少,事实上,这种瓷器的确只存在于传说中,历史上有记载,严嵩父子倾全国之力,仅得数枚,可见明朝人就很少见到柴瓷,且宋时仿制柴器甚多,因此,其地位与目前仅剩百余枚的汝窑同等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名窑窑址已经找到,惟柴、哥在中国陶瓷史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古代瓷器以柴窑为贵,明朝人就有“论窑器,必柴、汝、官、哥、定”之说。可见,柴窑放在古代,已经是被吹上天的宝物。

“据说,日本珍藏了一件柴窑作品,叫青百合花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个古玩专家开口道。

“不清楚,协会派出人前去研究,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出来。”另一个人回答道。

他口中的协会,是指中国古玩协会,是一个民间的机构,专门收纳民间古玩人士的,当然,也有门槛,不是随便就能进入充当会员的。

这样的协会,其实还有很多,几乎是每个省都有一个分协会,还有一些不那么正式的,入会要求也低一些。

一群高手在前面研究、琢磨,越看越觉得就是柴窑,当然,百分百断定,大家也不敢保证,毕竟谁都没有鉴定柴窑的经验。然而,这就已经足以让现场的人都沸腾起来。

别说残缺了五分之一,就算只剩下一块残片,也能被人争抢得头破血流。

在历史上有记载:“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柴窑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