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明教特使(1 / 2)

加入书签

江湖是个大染缸,江湖是个鱼龙混杂的所在,江湖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武林是个传奇,武林是各种技艺的角斗场,武林也是随时都可能发生血雨腥风故事的战场。

武林人士在动,江湖风起云涌、各方人物纷纷登场,一场较量和厮杀难免;武林人士不动,是在酝酿下一次更大的动,天翻地覆、震惊天下的事件已在进行中。

十月一日这天傍晚,一对人马在山林中快速前行,他们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

原来这支队伍带队的是白莲教陕西堂堂主杨玉娇,走在队伍中间的正是南海师太,队伍中还有孤独门掌门诸葛汉水,香山派掌门林香玲,林正师兄弟三人,张莲英和七位师妹等。这支队伍整整一百人,是从五百多名武林人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都是武林高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粗布衣衫,左手手臂上都缠着一条白色蚕丝带。

天完全黑了,这支小分队借着月光爬过一座座小山,走过一个个村庄,向南郑县小南海附近的龙门垭奔去。这二十多天来,经过派出各方人马打探,大家知道九月九日晚偷袭小南海的黑衣人和红衣人就驻扎在龙门垭的一处大宅院里。这支队伍来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防止误伤自己人,他们统一了服装和标示,他们养精蓄锐,就是为了今天为死去的同道报仇,铲除危害武林的邪恶分子。

就在同时间,一支人数很少的武林人士组成的小分队也从东向西赶往龙门垭。为首的青年男子正是九月九日在大佛洞坐在舞台座位上的明教特使刘六。

原来九月九日当夜刘六和手下的弟兄们杀出一条血路向小南海东方转移,在路上又遇到金枪门掌门杨照金,两人商量后连夜翻山越岭跑到巴山北麓、米仓山脚下的城固县二里乡躲藏起来。刘六这次带来的弟兄中有一位叫谭福的,谭福有一位做茶叶生意的远方亲戚就住在二里乡的南沙河边。当谭福的亲戚知道来着是明教执法长刘福通的弟弟,明教特使刘六后,非常激动热情,因为这户人家是明教的忠实信徒,是当地明教徒的召集人。

明教特使刘六,是红巾军首领之一刘福通的亲弟弟,年方二十三岁,在家中排行第六。出生于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刘肖镇的一个巨富之家。

介绍刘六,不得不说起他大名鼎鼎的哥哥刘福通。刘福通生于公元1321年,从小聪明过人,习武学文,青年时任朱皋镇巡检,正直仗义,很有威望。当看到元王朝权臣专权,官贪吏污,不重视汉人,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非常义愤。同时,元王朝钦差贾鲁以修河为名,假公济私(因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于是国仇家恨凝聚于心,对朝廷失望透顶,遂决心造反灭元。恰有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在北方广收门徒,刘福通等被游说加入,成为其最早的一批信徒。

韩山童,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家里四代信仰白莲教。韩山童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韩山童和刘福通等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

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威胁两漕盐场,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惠宗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13路15万民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18翼两万军队,开始治理黄河。命中书右丞相脱脱总督治河事物。

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同时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随于五月初,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自称为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佐韩山童。正当起义将举行之时,由于消息走漏,县官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玉艳、子韩林儿逃奔武安。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为“红巾军”,又称“红军”;军众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

刘福通攻占颍州后,犹如平地春雷,震撼中原大地。是时天下官吏贪污*成风,法度宽纵,贫富不均,百姓食不果腹,都希望参加反元起义。起义不到一个月时间,从之者数万人,军队扩大到近十万人。元廷非常为之震惊,急命监戍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二万汉军讨伐刘福通起义军。赫厮、赤秃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三人经常以酒色为乐,属下军士烧杀抢掠,军纪败坏。赫厮望见红巾军人多势众,扬鞭大呼“阿卜!阿卜!”(蒙古语“走”之意)回头就跑,元军不战自溃,来自高加索北麓的阿速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病死者过半。六月,刘福通乘胜占据朱皋(今河南固始北),攻破罗山、真阳、确山,进攻舞阳、叶县等地。

刘福通有了根据地后,一边开展军事斗争,一边整顿白莲教内事务。韩山童在世时,全国白莲教教主就是韩山童。韩山童被捕牺牲后,大家推举韩山童的妻子杨玉艳为新教主,总揽全国教务。刘福通虽然是起义的功臣,但他在白莲教内的资历和职务都比较低。为了牢牢控制住红巾军,保证自己今后的地位,刘福通听从弟弟刘六和一些谋士的建议,在原来白莲教的基础上择优成立明教。在刘福通的强力推行和鼓动下,红巾军将士大多加入了明教。

但问题马上又出现了,谁来做明教的教主?虽然刘福通是明教的创立人,他可不敢冒分裂白莲教、违反韩山童教规的罪名,受天下起义军的指责。白莲教主杨玉艳根本不把刘福通放在眼里,刘福通也就不可能把明教教主的位子让给杨玉艳。想来想去,刘福通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当上明教教主不但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还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名正言顺。他,就是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韩林儿才是十几岁的娃娃,在白莲教没有什么职务和地位。自己让韩林儿做明教教主天下人肯定心服口服,也有利于自己对明教的控制。韩林儿不会对自己有任何不利,就是做教主也是一个傀儡。

刘福通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想到就会努力去做到。刘福通马上安排人寻找韩林儿,并在明教中宣传韩林儿是教主,他是总教执法长。

明教刚成立,虽然在红巾军中影响很大,但和白莲教比人数和影响力都远远不及对方。而且在整个武林,明教更是一个无名小辈。在困惑中,刚好得到玄龙魔教将在九月九日在汉中小南海举行天下武林大会的消息,刘福通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展示机会,纵然做不了武林盟主,也可以借此武林大会宣传明教,让天下武林认识明教,接受明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