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 / 2)
元春只以为赵之桢苦口婆心劲儿又犯了,便辩解道,“我也是摔惯了,再说我也很犯愁啊……”元春个子不矮,无奈赵之桢太过高大,“圣上,我若是不穿得高些,稍微抬头就只能看见您的下巴和鼻孔……”
周围……众人神情齐齐一滞,随后便是微微低头,一副艰难忍笑的模样。至于赵之桢看着一本正经的元春,忽然轻咳一声,“爱妃口才真是越发了得。”说完,他也笑了起来。
元春顿时大喜,“我也这样觉得。”圣上果然心情不错,又问向身边侧后的内侍,“刚才谁陪圣上说话呢。”
内侍回道:“是大皇子。”这里的大皇子说得自然是赵之桢的长子赵晗。
元春这才真心欢喜道:“大皇子果然没有辜负您的期待!”
赵之桢点了点头,“北面大营我经营多年,万没想到宫变那会儿还是出了岔子。”
元春目光一凝,把架在赵之桢膝上的小腿都收了回来,“这事儿您可没跟我细说过。”
当时,太上皇迅速决定传位,赵之桢只得抓空往大营中走了一遭,回来之后也似乎没什么异样……
多年相处,足够让元春看得出在京城的赵之桢更愿意扮作温和安静的君子,而非杀人不眨眼的铁血大帅。而过于平静的赵之桢有实在不大寻常……不过她那会儿什么都没问,相信圣上那会儿也是想着先握住大宝再说。
准备进宫,她该忙活的事情太多,自己身子又不怎么爽利,也没精力“过问”太多。
如今的她已然有几分把握,她想知道的事情总能得着答案:不必旁敲侧击,而是直接从圣上口中问出来。
同时立后封妃,登基后一如既往地朝夕相处,军国大事又几乎没瞒过她……元春又如何对自己的“分量”没个差不多的估量?
果不其然,赵之桢毫不犹豫道,“当时杀了不少人,你做月子都没好歇着,我又如何跟你细说?”
话里话外的呵护之意,元春哪会视而不见?她连忙笑道:“您说得在理。”
赵之桢稍一挥手,周遭心腹得令,便齐齐退后,只留两个内侍守在圣上身后。
赵之桢等众人撤后,才继续道,“费家光查抄出来的家财,都称得起富可敌国。去年年底,就有谣言说我要拥兵自重。”
单就“拥兵自重”而言,元春明白乐意相信这番话的人家恐怕不会太少。
随着赵之桢越发得到父皇信任,并握稳兵权之后,昔日看走了眼,得罪过甚至是不曾留心过他的人家在心生悔意之余,当然要“顺口”败坏他尽力降低他的声望,当然赵之桢那些的兄弟们大多也乐见其成,没准儿背后还有他们一二“功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莫过如是。
不过这话当时圣上,如今的太上皇并不相信,不过他也没出手刻意制止:因为赵之桢与大齐几个大世家几无往来,又从没正经得到过文臣的推崇……再说北面大营终究是大齐众多精锐之中的一支罢了。
这个儿子差不多就是个“孤臣”的好苗子,再好生磨砺下性子,没准儿又个忠诚持重的大将军王!
而这番谣言传到北面大营之中,赵之桢的心腹未必会动摇,但却难免忧虑……至于其他人可就看到了“取七皇子而代之”的希望:毕竟大营之中派系并不少,只是强弱泾渭分明罢了。
因此李靖他们一时回不到大齐……似乎也不出人意料了。
可惜太上皇不是没想到费家会丧心病狂、铤而走险,只是他没预料到他们会出手得这么早这么果决!军中异动他还没想到如何平复,费家先“矫诏”用太子卫率和宫中部分侍卫围住了乾清门!
后面的事儿自然无须细说,赵之桢从心中愧疚的父皇手中接过了皇位。
不过在宫变当晚,一个费家送入军中的小校传信说:七皇子意图不轨,太子正带人守着圣上……这纯是颠倒黑白,只要稍微仔细想想七皇子赵之桢在京中能调动多少兵力,这话真假立辨。
无奈这谣言真是及时雨,更是说到了某些人的心坎里。万幸宫变来得快,去得更快,第二日便有特使带了圣旨前来……
不多日,赵之桢更是亲临大营,而他的处置手段更是雷厉风行:确定与费家有牵连的将兵没有一个还有命在,而曾经“心思活络”之人则直接被剥了官职,甚至……连这些人都不用各个带回京中审问都省下了——因为有几人直接在牢中自尽。
元春稍微琢磨了一下,便摸透了赵之桢当时的心思:有道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话也适用于皇子,不过那不得不死的臣子或是皇子就当真无怨无恨无怒意了吗?
不待北方大营的血腥气散去,余下的将领也算是见识了他们的新君真正的脾气:这位居然比他老子更狠!赵之桢轻易不行杀戮之事,但显然他并不介意手染血腥。
北面大营自此服帖了,京郊大营和禁卫军本就是忠于圣上:谁当皇帝就忠于谁……远的不说,至少数年之内北方怕是再也掀不起什么风雨了。
不过因为文武之隔,京中的文臣和不少世家依旧要按照他们的规矩,称一称新君的斤两。比如不少被人鼓动或是哄骗的出头鸟,就在以南方兵饷和战事来试着威胁赵之桢,他们一部分想要以此脱罪,毕竟费家威风赫赫,跟他家往来的人家实在数不胜数;而另一部分则是干脆地图谋费家倒台后留下的空缺:包括官位、人脉、土地和商路。
甄家和薛家也是后者之中的一份子,不过他们都觉得靠着贵妃娘娘,他们的愿望自是有机会“上达天听”。
这两家子的心思元春心知肚明,至于能不能让他们如愿,得看他们如何行事。而王家这次大撒钱财却是彻彻底底地承认失败,伏低做小认罪认罚,只求圣上罚过他们能出气就好,有趣的是,与王家处境相似的还有韩皇后的娘家……
赵之桢看似依旧和气,但对这个人家可谓深恶痛绝。这会儿他寥寥数语说尽这些人的贪婪之态,愣是让元春听出阵阵杀气。元春思量片刻,终于轻声劝道,“您可想好除掉哪几只猴子?”
赵之桢微微一笑,“鸡猴一起杀。”
这些贪得无厌的人家有多年经营河运和漕运的,也有大粮商和大盐商,若是他们真地狠下心一起发难,对平南王的战事可就艰难了!
而真正那些的大世家还没正经出头,正虎视眈眈静等圣上出错呢,哪能真不计后果地把这群碍眼之人砍了……
最好还是杀一批不冤枉的,再拉一批尚能戴罪立功的,不过前提是圣上得先展示一下他的手段。
赵之桢显然也这样想,他便问了一句,“你娘家在金陵的亲朋可还有得用的?”
元春万分实诚,“若是寻常时候,循规蹈矩自是无妨,可勇于任事,他们大多提不上。”贾史王薛四家之中,最后唯有史家依旧保得安泰荣光,“我祖母的两个侄儿史鼎史鼐兄弟本事怎么样,我知道得不多,不敢妄言,不过人品应是靠得住。”
赵之桢好奇道:“何以见得?”
元春徐徐道:“我娘家当年……您也知道,大家心思也都不同。”
当年,贾赦贾政贾珍看好太子,贾琏更偏向大皇子,而贾珠和贾蓉则站到七皇子这边,这些都不是秘密,元春也没什么可避讳的,“史家兄弟从没落井下石过,而我封了妃,他们也不见如何热络谄媚。我是觉得,把持得住本心之人,总能耐得住寂寞也受得住~诱~惑。”
“你说得很是。”
元春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蓉哥儿那位犹如“贵人”一般的大舅子,她又道,“我见识有限,有个主意您姑且听听,若是不成,您可别往心里去。“
“我什么时候怪过你?”赵之桢好奇道:“说来听听。”
元春壮着胆子提议道:“若是那些人真在运送兵饷上使坏,圣上不如试试海运?”
赵之桢眼神微动,望着元春却没有立即说话。
“我侄儿那个大舅子很是有些家底,手里有不少大船,”元春又来了一句,“我听说驸马家里也有条船队。他能把船队当个正经事情来说,向来规模不会小。”
元春话音未落,赵之桢便猛地把元春抱在怀里。
元春紧紧贴在赵之桢胸前,一时耳边只剩圣上砰砰的心跳之声。
片刻后,赵之桢才把下巴压在元春肩上,吐了两个字,“大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