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2)
话说赵之桢打发了内侍向母妃问安,等了约莫半个时辰都没半点回信儿:如今大齐南北都有战事,战报往来极其频繁,而宫中内侍宫女传递消息亦是无比迅速。
这么久都没有回应,那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了。他撂下手中毛笔,缓缓起身,握紧的双拳还微微颤抖:却不是畏惧,而是兴奋!
前朝那位亡国之君让不仅让富庶之地的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他们老赵家趁势而起,君臣一心又身负民望,从揭竿到攻下京城也花了十好几年。
他们竟想毕其功于一役……倒是好魄力,也是白日做梦。
赵之桢唯一的忧虑,便是希望府中能尽早机警起来,恰当应对。他若是带人护住父皇,守住乾清宫,再和妃母汇合,稳住还在宫中的兄弟们……久攻不下,心浮气躁之际,难保“乱军”不拿他的妻儿威逼——不求他会妥协,只要能乱了他的心神,也是值得。
思量过后,乾清宫总管太监以及父皇身边的暗卫统领已经站到了他的面前。
几乎是与此同时,王府书房灯火通明。
赵之桢正在京城的所有心腹都齐齐在座,房中主位无人敢坐,下手第一的位子则属于世子赵晗。他此时正襟端坐,神色晦暗难明,他身侧更是突兀地立着个屏风……
元春此时就靠在屏风后面的贵妃榻上,手里抱着个手炉,面色苍白。
她挣扎着过来,伤口又渗了血,痛意袭来让她越发清醒。
而王爷待客议事的外书房十分宽敞,可惜这屋子再怎么舒服也比不得王爷精心替她修整改建过许多次的小院子。
想到这里,她不由轻叹了一声,这一声叹息在安静得几乎落针可闻的书房里自是清晰无比。
隔了片刻,她才再次开口,“我一个妇道人家,见识有限……咱们王爷在宫中留宿,忽然消息就传不进去……无巧不成书这种话在这种时候,我可不信。”顿了顿,又道,“王爷作为诸皇子之中唯一能征善战,会带兵更会守城之人,如今在宫中没有音讯,他从北面带回的几百精兵亲卫……在那些人眼里可不就没了用武之地。甭管谁打算起事,擒王之前,最要紧的事儿就是拿住或是干脆害死对方的大将。”
此言一出,赵晗神色骤变。
房中几位幕僚,包括那位专门负责情报的季先生也都暗中松了口气:侧妃说得好!
话说,赵之桢以前对元春便从不吝惜夸赞,这几人也从王爷口中得知侧妃眼光独具,深得王爷信任,大总管把侧妃“抬了过来”,几人心里都很是赞同。
而在大总管特地把侧妃请来之前,几位幕僚也委婉且隐晦地劝过世子赵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无奈世子年轻还轻,关键时刻……狠不下心。
他们这些人跟着王爷纵横疆场十余年,再看世子难免觉得他有些……柔和,可太直白,甚至称得上冒犯的话作为下属又实在说不出口。
赵晗显然把元春这番话全听进了心里,他憋了好一会儿,才咬牙道,“再等等。”
元春一点都不给赵晗退缩的机会,“世子,您分明已经有了主意。”前世赵晗便是在紧要关头做了最恰当的抉择,因此元春觉得本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点到为止就好。
赵晗果然又沉默了数息,像是为了说服众人更为了自己,又干巴巴地解释道,“费家从没掌过兵,纵是收买就能买得下几个?”
能值守宫中的大臣统领几乎各个都是皇祖父多年的信臣和心腹。
元春轻声道:“费家有太子。”
这一句话抵得过千言万语。
在圣上昏睡不醒,尤其是兴许再也醒不来的时候,无论是禁卫军还是御前侍卫,遇到太子,乃至太子卫率都是要犹豫一下的:大多数人不会在圣上不省人事,且病情不明之际愿意得罪太子,没准儿……不用等到“秋后”就得被清算了。
而最终的胜败可能就在这一念之差。
赵晗闻言耳畔犹如惊雷轰鸣:他从不怀疑他父亲对于皇祖父的忠诚和爱敬……纵观历朝历代,哪位新君而且是帝位得的不大光明正大的新君……会重用跟自己不大对付的兄弟继续掌权?!
不说为了皇祖父,便是为了自家的性命,赵晗深知自己再犹豫不得,于是他起身从父亲的书案上的暗格里取出了兵符,直接丢给了季先生,“整兵!我有话说。”
话音刚落,书房里立时就快步走出去好几个。
元春此时忽然招呼长史,“我这儿有几封信,你安排人务必送到我姑妈和我哥哥手里。”说完,抱琴便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赵晗点了点头:他也已经想到庶母的打算,平心而论,他这位庶母的娘家比王妃娘家更实惠也更靠得住。
长史见状,这才欣然接下抱琴手中两个信封。
却说元春并不知道姑父今夜是否在宫中值班,只是提醒姑妈紧闭门户;至于亲哥哥那边,她拜托的事情可一点都不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