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696(1 / 2)

加入书签

见庞遵认真起来,桓玄也不多说什么,想让他就在地方任些小小官员,等做好了再说。

丁仙期厚道,说道:“陶将军与孟参军交好,我听闻陶渊明自小在外祖孟参军家中长大,他多看外祖遗留下的书籍,才学应不仅仅限于诗书。”

仙期不说话就算了,一说话,对桓玄的分量就很大,这句话有三重威力,第一重,这话是仙期说的,他一般不臧否人物,是个低低调调的管家;第二重,这人的外祖父孟嘉在桓玄手下任职过,桓温对他敬重有加,常问计于他,就这层关系来说,桓玄对这人是要客气一点的;第三重,陶渊明可能不仅仅只是文人,更可能有其曾祖陶侃之才。

桓玄见手下的人似乎对他都有好感,而且孟嘉这一层关系,他就引陶渊明为参军,和庞遵共事,也不好让他累着,管理文书簿籍。

等到真的见到陶渊明时,这三十五岁的男人,桓玄觉得他多偷走几年时光,今年的桓玄比他小五岁,以他的眼光看,自己是风流倜傥多了。

也许真是看到他颇具田园风光的诗作,他总觉得此人身上真有淡淡的田园风气,真想问他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带土特产。

两人见面,也就是闲话客气了一番,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

≯,

接下来,陶渊明就开始做事,桓玄注意一下,看他整理的文书,惊奇地发现,此人比自己任太子洗马的时候要清楚很多,前朝典籍和近日公文都弄得清清楚楚,想着此人也不至于懒惰。

桓玄又找他问话,主要是公务上的事,他条理清晰,对答如流。从荆州来看望桓玄的桓胤看陶渊明也觉得喜欢,要与他清谈,桓胤刚开个头,陶渊明就摇摇头,说自己不善于谈玄理,难与他抗衡。

桓胤又向他探讨作诗的心境,他华世贵胄,当然不能体验他躬耕山下时的心态,于是向他讨教。陶渊明甚觉可笑,桓胤真是吃饱了闲得发慌。就随便应付道:“锄头到的地方,诗句自然就出来了。“

桓玄忍不住笑了,又听闻他好酒,说道:“酒至肠胃,又是一篇。”陶渊明大笑,又说道:“家中贫困,所作皆是平原督邮诗,南郡公肯定看不上。”

以前,桓温手下有一位主簿善于辨别酒的优劣,桓温喝酒前会让他品尝,他遇到好酒称为“青州从事”,烈酒称为“平原督邮”。因为青州有齐郡,“从事”就是好酒可以到达肚脐下面;平原有鬲县,烈酒只能停留在横膈膜上。

桓胤说道:“酒性随意,重在心性,何必在意优劣。”

陶渊明也笑了,确实,自己求醉,求酒,哪里管这么多,自妻子丧后,就更不在意这些了。

再以后,陶和桓胤的关系变得很好,一次,二人饮酒过度,在军中酣睡。等二人转醒,见到桓玄坐在床榻上,看着满地的狼藉,撒了一个营帐的酒。

桓胤迷迷糊糊看见他,就以尚未完全转醒,问道:“灵宝叔叔,你也来喝吗?我这边还有美酒。”

桓玄并不答话,捋捋桓胤睡乱的头发,说道:“荆州大水,民众喝不上一口薄粥,你倒在此地饮酒作乐。”语气中含有责备。

陶渊明也已经整理好衣裳,向桓玄说道:“在下举止不正,带坏令侄,实在不好意思。”桓玄笑笑,说道:“他就这个样子,与卿无关。”

桓胤见叔叔不似平常随意,也就整好妆容,问道:“荆州大水,灵宝叔叔要我做何事?我定当尽力。”

桓玄问道:“你觉得我们该做什么?”

“虽然叔叔现在身在江州,但荆州才是叔叔的地盘,不能眼见荆州民众受苦。”桓胤说道。

“荆州刺史在那里干什么了?”陶渊明问。

“他开仓救济灾民。”桓玄回答,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怕荆州府库中的存粮会不够。”

“叔叔要我做什么?”桓胤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