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萧规曹随(1 / 2)
与自己在益州的利益相比,除掉刘焉显然没有保留他继续孤悬在益州边缘担任着这个名义上的州牧来得更有利用价值。益州毕竟还在朝廷的大统之内,自己占了凉州的事情估摸很快就会流传出去,若是此时再传出染指益州的消息,恐怕就算刘宏愿意当这个马大哈,那些自视为世代忠良,个个恨不能剖心以明心迹的朝中大员们都会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弹劾自己了。
当然了,除掉刘焉,继续扶持刘隽、郤俭的念头明溯不是没打过。只不过今天杀了刘焉,赶明儿个朝廷又会派出第二个益州牧出来,自己总不能守在洛阳外面,等着一个杀一个吧。
至于刘隽、郤俭二人,听话目前是足够听话的,只不过刘宏压根就看不起二人。当然了,留着刘焉更大的好处还是能够永远在二人心头留下一块阴影。只要刘焉一天没死,刘隽、郤俭就不敢肆意妄为,只能借助于自己来进行牵制。
这是一招险棋,走得好了却是一石二鸟的妙招。当然了,这一切还得依仗刘焉的大力配合。幸好,刘焉也是个惜命的人,当那一柄柄寒光四射的长刀架在了刘璋、刘循、刘阐等人脖子上时,已经六神无主的刘焉顿时就认清了形势比人强。
自诩为汉室忠良的刘焉蔫了,这事情接下来就好办了。
“曹参是前朝开国名将,最终做了丞相。刚即位的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也就是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
“曹窑接受了惠帝的旨意,趁休沐的时候回到家中,寻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痛斥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并向惠帝大诉委屈。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最终,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前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刘大人,你可听明白了?”将自己的意思陈述了一遍之后,左右离天明还有些时候,现在大队人马也出不了荆州城,明溯便随便盘着个腿,跟刘焉摆了好一阵子龙门阵。
直到现在还站在原地的刘焉腿脚似乎都已经不灵便了,不过听了明溯这话,却是突然激起了他心头的反感,迟疑了一下之后,便不悦的言道:“侯爷可是在笑本……我无知。想我也是名门之后,这萧规曹随的故事从小也算是耳熟能详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