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中平元年(2 / 2)

加入书签

当时,正好刘宏在上首抬起头来,恰好看到这二人对敬的模样,便笑谑地言道:“朕观殿上,尽皆碌碌,惟两任冀州牧英雄相惜矣。”

这话一说出来,明溯顿时心中大骂:亏得老子为你出生入死,这种拉仇恨值的话,你也真能说得出口。

正如明溯所料,刘宏话音刚落,殿中群臣尽皆色变,就连那开始与明溯打得火热的何进面上亦是阴晴不定,举樽不语。

不管怎么说,刘宏话已经说出口了,任是明溯再有想法,总不能让他当众吞回去吧。再说了,自己也不过就是代了几天冀州牧,看来,惟有日后更加谦逊,谨慎从事了,明溯心中思定对策后,却是装作满眼茫然的模样去看那皇甫嵩。

到底是从边镇主将刚刚调入中央机关的,皇甫嵩明显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见刘宏当众高度评价了自己二人,明溯又老神在在地坐在上面装耳聋,皇甫嵩却是有些坐不住了:“微臣惶恐,不敢当圣上盛誉。微臣不过是做了些分内的事情,其实,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绩,主要还是享了北中郎将的福泽。”

本来,刘宏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说白了,一句打趣儿的话而已,姑且听过忘了也就行了,没想到皇甫嵩竟然还当真了。

见皇甫嵩突然抬起了卢植,刘宏却是想起此人恃功放纵,拥兵自重,被自己打入大牢,现在还没来得及去审问他呢。于是,便纳闷地问道:“爱卿此话怎讲?”

既然已经开了个头,而且似乎刘宏还十分感兴趣的模样,皇甫嵩便只得硬着头皮上了:“其实,冀州的形势是……”

足足三四盏茶的工夫,皇甫嵩方才絮絮叨叨地将那冀州平叛以及先前北伐的一应功勋介绍了一遍,当然了,为了充分显示谦逊的美德,便连自己在长社坚持了许久,最终突围的功劳也全部算在了卢植的身上。

在明溯眼中,皇甫嵩这番话虽然有些谦虚过了头,可却也是事实。有些事情必须联系起来去看,比如说那长社之围,看似皇甫嵩承担了全部的压力,可若是先前卢植北伐不力,张角腾出手来,稍许支援一番波才,恐怕现在就轮不到皇甫嵩站在这边说话了。

明溯明白这个道理,可朝中诸大臣却不是这样想撒。自古成败论英雄,最终平定冀州的是皇甫嵩,而不是卢植,从刘宏的态度来看,自然功勋便应该记在皇甫嵩身上。

至于那卢植,已经被撤职查办,此时众人与之撇开关系还来不及,哪里会赞成皇甫嵩的意见撒。所以,皇甫嵩一说完,刘宏还在沉思的时候,殿中群臣便嗡嗡地开始议论了起来。

总结所有意见,无非三点:媚上者自然将所有的功勋全部归结为刘宏领导有方,而且这一类人在朝中占了多数;客观者对皇甫嵩的阐述还是持有一定的肯定态度,毕竟皇甫嵩是从前线回来,若是论起当时的战事形势,最有发言权的就应该是他了,然而,这一类人却是少之又少,除了明溯,便连那些议郎都不是很赞成这一观点;剩下的便是现实派了。

毋庸置疑,在现实派的眼中,虽然刘宏对皇甫嵩称赞有加,可毕竟冀州之战他也只是去扫了个尾而已,姑且不谈先前卢植的功过问题,就是明溯将那张角追得连续奔逃了两州之地,却是也众所周知的事情。

何况,刘宏先前就是两人一起表扬的,论起身份地位,明溯现在可谓是如日中天。所以,这帮人却是突然成了急先锋,尤其是那老袁家一系的人,可能也是刻意想与明溯缓和关系,免得后面他们谋求东山再起时,遇上不必要的阻力。

刘宏正在沉思,那袁逢却是陡然站了出行,高声评价一通后,方才作了个全面的总结陈词:“……圣上鸿福齐天,仁义侯果毅勇武,再加上东中郎将的大力协助,弹指之间贼人才会灰飞烟灭。”

老袁家出产,无一不是精品。那袁逢抛开成见,突然很客观地分析一通,然后再将功勋集中在刘宏身上,附带捧了一把明溯与皇甫嵩,却是极大的呼应了先前刘宏的赞赏之言。

闻言,殿中群臣无一例外地伏倒在地,口中高呼:“圣上英明。”

拍完马屁之后,大家兴致高涨,自然又多喝了几樽,刘宏却也顺势将京中公卿捐马出人的事迹同时表扬了一番,所有在场的人当然都有功劳,尤其是已吾精壮长途跋涉、远赴冀州平叛的事情更是作为了忠君爱国的一大典范。

讲至兴奋之时,刘宏突然语风一转,将明溯给揪了出来:“仁义侯今日为何如此沉默?”

“适才,微臣想起那些默默无闻,埋骨异乡的勇士,心中不免有些烦闷,不想却是破坏了圣上好心情。”说完,明溯便将袖口一拢,举樽言道:“微臣这第一樽敬圣上坐镇指挥,英明决策!”

这也算是顺从大方向,先拍刘宏一个马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