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萍之末(2 / 2)

加入书签

西南跟匈奴又不同。那里已经是大秦的领土,只是当地尚武,民风彪悍,难以教化。平时种种冲突就不说了,这次的事情之所以闹大,还是因为当地的夷族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群起攻入了当地官衙,把当官的给抓起来了。

这下子可不得了。这是事关朝廷脸面的事,若是一个处置不好,很容易让朝廷的声望下降。夏天本来就热,为了这件事,始皇又心烦了许久。见他精神不佳,所以内侍奏请移驾行宫避暑,始皇才会答应。反正地方近,一两天就能来回了,不耽误什么功夫。

算算时间,派去调查这件事的官员的折子也该到了,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蒙毅应了,轻手轻脚的出了銮舆,抬手招来一个内侍,让他去传李丞相过来,然后自己就在门口垂手侍立,打算让始皇一个人待一会儿,等李斯过来了再一起进去。

李斯看起来倒是比之几年前还要有精神。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那时候他也不过是个廷尉,现在却已经是权倾朝野的丞相了。况且又得始皇看重,但凡有奏,始皇通常都会同意。

除了公事不算,私底下始皇对他也不乏赞誉之词。因为他写得一笔好字,始皇出巡时都很喜欢带上他。尽管他近年来年纪越来越大,已经不堪舟车劳顿。

圣恩隆厚至此,让李斯如何能不精神百倍?

他为人端肃,尤其是如今居于上位,更是不肯有丝毫随意,也就越发看重规矩。见蒙毅侍立与銮舆门前,脸上露出一份满意,这才开口招呼。

始皇在内听到了声音,便扬声让人进去。先给两人赐了座,然后才问起李斯西南之事。

这件事李斯也头疼得很。

说起来那些夷族这次却是占理的。因为那个被他们抓住的官员,据说是强占了一个夷族女子,而那女子本有亲事,反抗不成,竟自尽了。

夷人尚武,却是最讲究义气二字,做事也随心所欲,得知此事之后,竟是不管不顾,打破了官衙,将那父母官给抓了起来。好在他们还有理智,并没有伤人,不然这件事恐怕要变成造反了。

但是现在也不好处置。

夷人占理,不能不考虑,若是处置不当,必定引来更大的反弹。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行径已经是打了朝廷的脸面,若是不做出任何处罚,恐怕朝廷颜面扫地,在民间声望也必定大降。

如此左右为难,反而一时之间无法定计。李斯直到来之前,也没有想到好的办法,这会儿也只能照实说了。

“陛下,夷人尚武,当以安抚为上,免得事情失控,难以压制。只是这样一来,不免会让人觉得朝廷毫无威信,朝廷命官被抓,却还要去安抚夷人,若是官员们闹起来,就不好收场了。”最后,李斯道。

“那依你说呢?”始皇看完折子,头也不抬的问道。

“臣以为,可命那夷族首领入京。”李斯答道。

这是他勉强想出来的一个办法。扣住那些夷人的首领,让他们投鼠忌器,自然就不敢轻动了。如此对官员们也有交代。至于夷人那里,就说让他们的首领来学习中原文化,也不必把话说死,就说让人来住个三年五载。等人来了,就由不得他们了。

只是这个办法,终究还是有不少未尽之处,他也没想好怎么解决,因此不算上策。

始皇闻言,转向蒙毅,“蒙卿以为如何?”蒙毅位至上卿,是以始皇如此称呼,以示亲近。

“丞相的办法倒是不错,只是如何让夷人乖乖把首领送来?”蒙毅道。

“这个简单,只需告诉那些夷人,此事是那官员之错,将他处置,出了夷人的这口气。然后再告诉他们,但是私自囚禁朝廷命官,亦是死罪,那为首之人也要被惩处。他们的首领若不想让自己的族人丧命,便只能出头了。”李斯道。等他出了头,让他做什么他自然就只能做什么。

“如此,臣无异议。”蒙毅道。

始皇想了想,摇头道,“此乃一时之计。若朕要彻底解决此事呢?”

李斯道,“若陛下肯将这片土地分封给哪位公子,再予他兵马,自然便能让夷人俯首。”那些夷人不过仗着武力,文官难以跟他们周旋,但藩王可以有自己的私兵,又能常驻当地,必能震慑群夷。

始皇凝眉,“此事朕已有主意,不必再说。”秦始皇是个占有欲非常强大的人,他好不容易统一中国,绝不会再分封出去,酿成几百年后的内乱。

李斯便不再说话了。蒙毅却道,“不如陛下此次派遣一位公子,前往处理此事。到时候便可借口公子与夷族首领十分相得,如此兵不血刃,便能将人请来,谁也说不出什么。”

扣下质子这件事毕竟不是那么好摆在台面上的,如果对方是自愿来的,自然比威胁的效果要好。

始皇缓缓点头,“也好。”

第二日他便下旨,命年方十四,今年才刚刚入朝的公子胡亥前往西南,处理此事。

而且在李斯的建议上面,始皇添上了不少自己的想法。比如,将整个西南地区拆分开来,划分成几个大小不一的郡,如此也可以将夷族们割裂开来,只要他们内部不是一条心,就没那么令人忌惮了。

且不说始皇这个命令究竟有什么深意,却是让那些原本就心怀异志的人们,看到了希望。整个咸阳城表面上安安静静,实则暗流涌动,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等待着时机爆发。

……

扶苏第二日下船时,踩在地面上整个人都是晃着的。

这是坐船的后遗症,因为船在水面上时总是会随水波轻轻晃动,于是在习惯了这种晃动之后,再上岸时,反而有种踩不到实地,轻飘飘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症状大多数人都有,只是扶苏格外明显些罢了。

但尽管这样,不管什么人都能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不错。

他的心情好了,其他人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了。所以虽然很多人都看出来,恐怕他的好心情跟荷华有关,但却没有人傻得说出来。

过了河就到了云中郡,这边早安排了人来接。来的却是个荷华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人,陈平!

这个陈平倒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荷华乍一听时,还以为只是同名同姓,毕竟这个名字实在是有些太平凡了。可惜,及时响起的系统音打破了她的妄想。

既然对方已经是云中的官员,那扶苏倒是不好撬墙角了。荷华走在队伍中间,望着站在扶苏身边的人,心里不由可惜。

不过,其实对这个人,荷华心里有点儿打怵。

因为纵观历史,陈平就是那种乱世里才能活得好的人。他的手段有点儿像是纵横家,单凭一张嘴皮子,就能挑动起各方的情绪,而他自己从容游走其中,把所有人都玩弄在手心里。

这种人是很可怕的,尤其是一旦他有了野心,或者是别的什么目的。但是这种人,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更加不放心他出现在别人身边!不能得到,就要毁去。

因为这种心情,所以荷华对陈平的感觉很复杂。之前一直没见到他,她也没怎么提过,也没想过要主动寻找,便是因为这个。

不过,见到真人之后,荷华的这种印象,倒是褪去了很多。因为横看竖看,陈平都是个很干练的官员嘛,面对扶苏时也是恰到好处的谦卑,完全看不出纵横捭阖的气度。

这其实才是正常的,因为现在毕竟不是乱世。

这倒是让荷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就像三国里面评价曹操的那句话,“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在不同的大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和成就都是不同的。也许陈平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身居高位,也许他会就这么做个小官吏,劳碌一生。但不管怎样,都绝不会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样子。

于是,用历史来评价这个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有欠妥当的。

也许是因为荷华关注陈平的时间太长了,而陈平又恰好站在扶苏身边的缘故,到了下午,扶苏见过了云中的官员,定好了明日去长城实地考察,闲下来时,忍不住把荷华抓过来问,“那个陈平有问题?”

“没有。”荷华将今日自己的感悟告诉扶苏,引来他一阵大笑。

荷华不忿,“有什么好笑的?难道我说得不对?”

“没有。”扶苏笑过了之后,满目温柔的看向她,“我只是忽然发现,荷华你要操心的事,真是太多了。”顿了顿,他又补充,“而且都是与我有关,我很欢喜。”

荷华闻言,也忍不住笑了。

双目对视,眼中皆是对彼此的情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