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第107章 参谋(1 / 2)
马恩俩大参谋对世界格局了解很深,比唐宁这个整天琢磨怎么搞发明创造的人是强多了,至少他们对英国-波斯战争的过程很了解,这是刚刚结束的一场战争,表面上来讲,是波斯入侵阿富汗,英国帮助阿富汗击退波斯人,事实上是俄国与英属印度势力的较量,这场中亚大较量才刚刚开始,战争虽然停止了,暗战将持续相当长的岁月。
马克思原来对英国的无节制扩张相当反感,经常在反英的美国媒体上发表讽刺英国扩张的文章,不料现在东印度公司控制权易手,而新掌权的是跟他有在红海两岸有秘密建国协议的温莎大人,他的心态也就改变了。按照马克思的战略规划,东印度公司可以凭借优势的海军,逐步蚕食掉波斯湾所有重要的港口,为将来把印度、阿拉伯半岛的势力范围连成一片打好基础。这个计划唐宁最喜欢了,因为陆军的较量非常损耗财力和人力,在海军的支持下控制港口城市代价最小。至于阿富汗的山地领土,当以帮助土著防止波斯、俄国入侵为主,以最小的代价守住印度北方的阵地。
唐宁与英国传统的殖民扩张主义者不同,认为经营好当下的印度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不要让印度人发生饥荒就不错了,所以他是不愿意在阿富汗继续占领更多的土地。印度人总的来说还是很温顺的,只要让他们的生活还过得去,那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为了在这个人口巨大的国度保障好农业,需要做到三件事:第一、国际贸易自由化,最快地能解决粮食问题。对农产品的实行超低关税,让农业发达的地区产品能够自由地进入到这里。这跟传统的保护农业的方式背道而驰,如果让政府干涉主义者来干这事儿,他们总是倾向于去搞一个保护性的关税,使国家的农业能生存,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只会讨好已经存在的农民,但不会使农业更发达,国际化大分工才是趋势,既然国家不适合搞某种农业,那就应该让人力资源往优势产业流动。
不过,失去竞争力的农民怎么办呢?那就轮到第二个匹配的项目——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吸引大量的就业,就能促进流通,使国际或者优质产粮区的粮食以较低的物流成本输送到各地。这一步还能促进劳动力的流通,使人力资源通畅地流向高价值农业地区去,甚至会由政府出面来支付农民迁徙的成本。
以前宗主国英国那种优先保障殖民地给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的作法就要被新政策所取代了,这个对印度经济的危害太严重了,是反市场的野蛮做法。三哥三嫂也是人,把他们饿着太不人道了。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话,一切统治的手段都无法运用。唐宁亲自经营的雇佣大量劳动力的工厂和企业会润物细无声地起到引领当地工资和福利的作用,而不是依靠强制的命令来提高福利,这种方式要比强制命令的方式好百倍。不但工人知道取舍,同行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第三点就是现代农业,这个可以让李比希来负责,有化肥的帮助,瞬间就能让印度的产粮能力上一个台阶。从美国进口先进的农具也是必须的。
印度是宗教危害最严重的地方,为了维持秩序,有必要对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实施去宗教化行动,凡是太迷信的土兵都得解甲归田,别什么给你喂个猪肉、牛肉你都要造反,那怎么搞得下去?警察队伍的去宗教化次之,行政、司法、议会又次之,总之要让宗教态度比较开明的人把持要害部门。无神论暂且不说,自由主义、怀疑主义、不可知论是底线。在加尔各答、孟买、德里等要害城市设置直辖市,在这些城市实行精神统治,上议院将主导这里的立法,将愚昧、无知的百姓拦在统治阶级之外,但也给下议院以一定的权力,疏导平民的意见。
印度可是一个有铁矿的好地方,要不怎么能出钢铁大王呢?唐宁的钢铁产业又多了一个亚洲基地。印度次大陆这么大的地方,耕地又多,只要给唐宁这么有诚意又有铁血手段的人物掌权,吃饭是没有问题的,政治相对稳定也是没问题,至于以后的发展,那就再看吧,印度人的懒惰性格也让唐宁经营这里没多大信心,只讲底线,不敢求大发展、大进步。
印度人有个好处,特别耐热,这个好外对于唐宁把印度移民大量派到阿拉伯半岛搞开发是很有好处的,这么一来,“占领”阿拉伯半岛计划就有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欧洲人、东亚人、你让他们去沙漠成片的半岛去折腾,杀了他们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