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加入书签

沈谦永远记得那天。

下雨过后,坑坑洼洼的公路尤其滑。那辆锃亮的轿车停在公路旁,麦穗被中年女人牵着。她回头看他,眼里盈满泪水。

孙清源,这个身价不菲的中年男人以一个父亲的角度站在他面前,毫不留情道:“知惠我们带走了。你没有任何理由阻止。”

而麦穗以一种陌生人的眼光看着他,她的脸色苍白如纸。“他说的是真的?我只是用五千块买来的童养媳?”

“我不能读书,不是家里缺钱,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户口,对吗?”

三岁以前的记忆,只是一张空白的纸。

沈谦没有否认。他就站在那里,黑而沉的眼眸里倒映出她满脸的泪痕。

余静帆弄了弄指甲,“这穷乡僻壤的,哪里懂这些?一群愚民罢了。要不是现在法律没规定,早把他们抓走了……”

麦穗咬唇,揪着衣角。铺天满地的疼痛袭来,她捂着心口,不去看沈谦埋在阴影中的脸。

这时,孙清源从包里拿出一张卡,走到沈谦面前,“卡里有点钱,密码写在背后。我的女儿我带走了,希望你以后再也不要对她的生活造成任何的影响。”

麦穗麻木地流泪,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童养媳”“人贩子”“五千块”这几个词。直到她被人带上那辆高级轿车。

沈谦往前走了两步,在车门关上那一刻,大喊了一声“麦穗”。

她突然发了疯似地看向他:“我不是麦穗!”末了,又补上一句,“我姓孙!”

其实那一刻,她希望沈谦追上来向她解释清楚,她希望他亲口告诉她,整件事情不是这样的。只是沈谦一直默不作声,甚至接住了孙清源递过去的那张卡。

在沈家待的十八年,于这一天,成了麦穗人生中难以磨灭的污迹。

然而,习惯有多深刻,撕扯时就有多痛。

车子启动后,逐渐驶离。

沈谦握着那张卡,孤独地站在公路旁,直至车子消失。昨晚才停下来的冬雨很快就淅淅沥沥地洒在大地上,他望着弯弯拐拐的公路,那辆车行驶得很慢。

行驶出了他的人生。

第二天,沈谦收拾了几件衣服,拿着那张卡,到镇上坐车,去了城里,再买了长途大巴的票。那辆大巴要去的目的地,正好便是麦穗后来居住的城市。

临走前,他拿了些钱,托邓奶奶帮他照看着家里。邓奶奶问他要去哪里,他拿了地上的旅行包,望向远处的大山,“赚钱。”

赚钱,养麦穗。

——

一片寂静。

锦竹听完后,下意识就问:“那个女孩儿,现在在哪里?”

回应她的是一阵沉默。

半响后,沈谦皱着眉点燃那支烟,“她丢了。”他看向亮堂堂的窗外。周围正在施工,灼眼的灯在寒风中摇曳。

“你还打算找她?我觉得她……有可能不想再见到你。”

他看了她一眼,没回答。

男人的眼尾配上此刻的眼神显得尤为凌厉,锦竹只觉得浑身一凉。她裹了裹衣服,听到沈谦说:“时间不早了,你回去休息吧。”抬头,一叠钱递到自己面前。

她拒绝:“其实,我什么也没做,你不用给这么多的。”

锦竹只觉得恍惚,她沉醉□□和金钱中很久,再没有像今晚这般心思不宁。

“天寒地冻,你是女士。”

她一愣。

最后,锦竹接过钱,朝他鞠了一躬,慢慢退出房间。

——

一年后。

在长沙过完年后,麦穗的下一站定在重庆。

到达火车站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麦穗拖着行李箱到售票窗口问了下,到重庆最近的一班车余票很足。

春运已经过了,火车站相较于之前冷清些。她买好票,随便吃了碗面,等着发车。

麦穗这几年没少在外面漂。比起之前在穷困小山沟里的安逸日子,现在的生活复杂不少。如今的她,早已是个无家可归的人。

可,漂泊是自由,却是身不由己的自由。

发车后,她跟随人潮上了火车,找好位置坐下。

对面是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口音她很熟悉。孩子睁着黑溜溜的大眼,时不时偷看她一下。

她摸了摸口袋,拿出一块巧克力,正想递给这孩子,中年女人却甩了个不善的眼神过来。

麦穗讪讪地收回手,把巧克力剥开来放进嘴里。

片刻后,她像是在向对面的中年女人说话:“我也是一名母亲。”

中年女人瞟了她一眼,低头抱紧孩子。

一路上,车厢里的人都略显沉闷,只有推销玩具和保健品的女人扯着嗓子大吼。

麦穗靠着椅背睡了过去。这一睡,就睡到了半夜。

窗外黑漆漆的,周围的动静也小了。她掀开身上的毯子,轻手轻脚地去厕所。

另外一节车厢的门是关闭的,麦穗无意间一瞥,从玻璃窗里看到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背影。

后面有个女人细声催促她赶紧走,她收回视线,匆匆往前。

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火车总算是在北站停靠下来。列车员用踏板将车和月台连上,周围的人说着重庆话,她听了个七七八八,觉得也能听懂。

在月台前方,一群守望亲朋好友的人仰着脖子在人群中寻找。

她望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慢慢融入人群。

出了站,麦穗拖着行李箱走在路上,一些人涌上前来问她:“妹儿要去哪里?”她看了看远处,摆着一溜黑车。

麦穗摇摇头,没说话,从包里掏出几张寻人启事递给其中一个走上来拉生意的妇女,“麻烦看看好吗?这是我儿子,今年三岁半了。”

妇女接过,瞅了两下,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

麦穗从包里掏出两百块钱塞给她:“麻烦你把这些单子发给这些车主,让他们留意一下。”

“这是你儿子?”妇女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