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文化都是有数的(1 / 2)

加入书签

长明灯只有拳头大小,每个拳头上都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而拳头中心,有一个红色的芯子,那东西很像蛇的舌头,微微那么翘起来。

就在舌头翘起,刚刚与空气接触,唰一下给点着了,向上冒起青悠悠的火焰,火焰纹丝不动,直溜溜的向上蹿。

陈杰往前靠了靠,对着这灯直呼呼的舒了一口气,金龙谨慎的观察着周围,就在这陈杰呼气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灯光闪烁,而是将灯色变成红色。

“我靠,真是奇了。”黄胖子看到这一幕,也想试试。继而连三,大家都想感受一下这神奇的灯光。

这一道长长的墓道足足有三十米长,而这些长明灯有六十个。

当年在燕王古墓看到那些长明灯,那可是一个个人鱼做成的,每一盏灯烧的可是他们的油,虽然眼前的这些长明灯没有在燕王古墓里发现的残忍,原理肯定差不了,行了,这样神奇的东西也不是你我能够明然。

柳东德指了指前面,“你们看,前方竟然有个西周的鼎。”

贺伟和剌少峰满脸雾水,“这是搞的哪门子?”

黄胖子在最前头,“快快快,这里有个下坡。”这下坡路是个旋转梯,就只能容的下一个人从梯子上下去,两个人并排都不行。

这下坡路的两边分别都有两条墓道。

此刻的赵安摸着自己已经凌乱的发型,脸上的渍泥都能搓的下,而他此刻就一点一点搓着脸上的渍泥,仔细的思索者。

按照赵安的考古经验,元潮人墓葬大多都延续了汉人的葬法,也就是司空见惯的品字型墓室,一个主墓室,还有两个偏墓室。

就算成吉思汗当时处于开疆扩土的南征北伐里,还没有完全在汉文化的洗礼下有所吸收,但是这样的墓室结构,赵安就是想破了天,也不知道是参考的哪门子文化,因为墓室建造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的沿袭。

比如从夏朝开始,就延续用人祭祀,用人殉葬,墓室都是以一朝见底为主,也就是火车轨型,一路走下去,就能找到主墓室,青铜鼎是陪葬的必须品。到了春秋战国,各国思想活跃,用人殉葬成为一门子探讨的话题,墨家就提出了要节葬,节爱。久而久之,有些地方开始了用牲口祭祀,所以古代字典里的牲字,它的原意就是祭祀的意思。不过,他们的墓室建造基本都是一统的。火车轨型,或者是方圆型,方圆型的规格是到了战国晚期,铁力牛耕的大规模使用,经济力发展,而且帝王们都相信天圆地方,他们想把自己葬在天上,就把墓室外墙建成正方形,而墓室内却建造成圆形,将墓室就摆放在圆中心。

从东汉末年开始,开始出现了疑冢,手挡屈指的就是曹操曹孟德大人。

从秦始皇开始,墓室文化成为一种规格,也成为一种限定,这种限定,一直延续到唐朝,墓室又改变了,生产力的推动出现了很多建造工具,木质起重机等等产品无论是从国外引进,还是国内发明,这时的墓葬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墓葬从此改用宫殿规模,在地下给你打造出一个宫殿,那家伙太暴力了。

看到元朝这皇陵这么一闹,赵安晕了,彻底的晕了,刚进门就是一个九十九层阶梯,这九九文化那要真说起来也是根深蒂固了,从西周就有了天九层,地九层,天地九九八十一层,地狱十八层,一共九十九层,但是没人像这般如此大规模使用啊,主要问题是建造的难度让人望尘莫及,而打进来后,赵安就认定是按照西周墓室的规格来建造,肯定是火车轨,一路到底。

直到战胜钢铁卫士,进来后,赵安都是这么认为的,而眼前出现的西周的鼎更是让赵安深信不疑,这是西周墓的规格,虽然很疑惑为什么成吉思汗这样奇怪的墓葬方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流行了,你还用,也许是复古吧。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前方两条墓道,和一条人行道,赵安乱了,乱的不能自已。

因为这样奇怪的墓室建造,不是没有,有,只不过相差有点大,这样的建造方法时明清墓建造时,主要考虑防盗目的,弄的一道机关,这机关的名字叫,锁坟。

看到赵安搓了一大堆渍泥,我不禁问道,“我说老赵同志,你在这搓渍泥,想什么呢?”

赵安口中直说两个字,“不对,不对。”

贺伟和剌少峰先后仔细查探了这口大鼎,这真家伙,是西周的产品,而不是元潮人自己仿造的。

而对于面前的锁坟机关,两人都是盗墓行当里的大师级人物,能不知道这是什么,虽然他知道这机关的破解方法,可是对于这明清出现的机关,怎么却提前跑到元朝墓子里面,他两和赵安考虑的问题一样。

大洋走了一路,跟了一路,沉默了一路,在面对钢铁卫士的时候,他以为他死定了,坐在悬崖边上等死,其他人都冲上去干了,就他一个等死,这让金龙他们非常反感,要不是看到我的面子上,他小子早被人家灭了,虽然活下来,但是他们把大洋当死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