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大学之梦(四)(1 / 2)

加入书签

“校长,我们的校训是‘博文约礼’,您也年年开学的时候都教导我们,说要‘博文约礼’。怎么轮到您自己了,却又推脱呢?”

高校长愕然,这从何说起?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自己只是想退休,怎么就扯到了不遵守校训?

学生会那帮哗众取宠的小家伙,在高校长这样的人眼里,不过是小孩子的顽劣,年轻人的通病和活力而已。孙子明可不同,无论是才气与成就,可谓是香港中文大学最为杰出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中大的骄傲。抛开师生关系,孙子明今日取得的成就,足够让高校长重视他的意见,这也给了他玩弄字眼的机会。

沉稳得象中年人样的孙子明,一边喝了口茶,一边捋着自己的思路,确保自己能自圆其说。

“不不,那些只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只是礼的表象。真正的礼,指的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比如我们常说的礼教、克己复礼、礼治。礼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孔子才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等把高校长与黄师母两位绕晕了,孙子明才幽幽道:“校长,不管我们拿的护照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无法否认我们的华人血统,无法割裂我们的文化传承,我说的对吗?”

“对”,两人齐齐点头,脑子里已经将信将疑了,两个学理工科的人,对这些古代汉语,哪有孙子明这样的科班生熟悉?何况,眼前这个学生,从发家后就一直在支持教育事业,可谓是品德高尚之人。这样的人,还不至于为了让自己去帮忙,耍一些心计手段。

可是让俩位师长没想到的是,孙子明历来就是只要目标高尚,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人;而且即使目标不高尚,也会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耍心眼玩手段的人。

“那我们回到办学的事上来,您现在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您作为教育家最大的礼,应该是兴教劝学。如果新建的大学,只是在重复内地的教育模式,那确实没必要再参与了;但它是对恢复学术自由、独立的尝试,您这样的教育家如果拒绝参与,是不是不符合您的礼?”

说完了,孙子明开始喝茶,等着高校长的答复。

高校长伤了半天脑筋,最终还是印了那句话,‘对付不同的人,应该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子明,内地不比香港,法律大于人情。即使我明年卸任后,去你那当校长,我也搞不掂内地那些关系啊?”

孙子明大喜,连忙放下茶杯,恭敬道:“您放心,与内地政府打交道的事,由校董会来负责。我们的企业在内地非常有影响力,当地政府一定会配合您的。

您只要树立起新大学的学术氛围,其它的杂事,您想管就管,不想管就找几个得力的助手。总而言之一句话,大学由您领导下的校务会管理,校董会只负责投资、募捐。”

高校长为难地看向黄师母,让自己学生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如果能在内地恢复‘学术独立’,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管自己拿的是哪一国的护照,血统总是改不了的,为自己民族尽力也是份内之事,也是作为炎黄子孙最大的礼!

想颐养天年的师母也叹了口气,微微点了下头。经历过大时代洗礼的人,或许不会把政权的更替放在心上,但对民族的认同却是根深蒂固的。

见妻子点了头,高校长又沉吟了一阵,终于同意道:“那行吧,等放寒假时,我就开始组织人筹备。子明,我们可说好了,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后,你要尽快找人接手。人老了,就会糊涂,最多是守成,不可能有大发展的。”

孙子明连忙起身鞠躬,没口子的感谢道:“谢谢谢谢”

黄师母起身,帮孙子明又沏杯热茶,作为他们看重的学生,这小子喜欢喝茶的爱好,还是记得的。

刚坐下的孙子明,又连忙起身双手接过,感谢道:“谢谢师母”

已经年过花甲的师母,给丈夫换了杯热开水,打趣道:“不谢,茶叶是你自己的,茶杯也是你的,我只提供开水而已。”

高校长端着由国家级工艺大师制作的白瓷茶杯,也打趣道:“我们不喜欢喝茶,下次别送了。幸好你已经毕业了,否则学生会又得讥讽我,说我收受学生贿赂了”

孙子明大汗,中大的学生会干部简直就是一帮混蛋,什么话都敢说。49年离乱之际,中大接收了大部分流落到香港的燕大师生,也继承了五十年前燕大的德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历来是激进加没脑子。

打趣了两句,已经准备北上去建校的高校长,也详细地问起孙子明的计划。

孙子明也连忙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道:“校长,新大学名叫‘经世大学’,意思是经世致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我们的设想中,将经世大学办成一所研究型大学,同时重视本科教育。……”

等孙子明说完办学的宗旨后,高校长问出他所关心的问题。这是个商品经济社会,有理想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物质基础,也就是教授们的待遇。极少数人可以为了理想,放弃高薪厚禄、优越的生活,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要追求生活质量的。那些大师、知名教授也是凡人,没有足够的薪资待遇,不可能放弃欧美的高薪,跑到内地一个二线城市去任教。

这一点,孙子明也早有准备,连忙道:“校长,您放心,教授们的薪水肯定会比国外高。我准备按照教授们原来的年薪标准,增加50%,而且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尽量让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国外的标准。……”

高校长夫妇吸了口凉气,欧洲的教授还好点,美国的教授们那可是真正的高薪。高校长当初在耶鲁、德国的sel研究中心当研究员时,年薪可是50万美元,按这么算,与自己名气相当的,年薪会是75万以上。当然,高校长这样的水平,即使在美国也是顶尖的,但普通教授的薪水也不低啊,美国名校的教授们平均年薪可都在十万以上!

孙子明嘿然而乐,笑道:“校长,民国时的小学老师月薪80块大洋,小学校长是120块大洋,季羡林先生刚北大毕业,在济南教中学国文,一周十节课还不当班主任,月薪160块大洋。我总不能连北洋军阀都不如吧?反正您按欧美的薪资水平,再加50%就行,我们负担得起教授们的薪水。”

高校长瞪了孙子明一眼,“小子,这事可开不得玩笑的,你知道一所大学需要多少教职人员、多少开支吗?你办的是公益性质的私立大学,薪资按国外的标准,学费是不可能按外国标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