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手(2 / 2)
瞧瞧倒霉的两广总督叶明深,好好的在衙门里办公结果祸从天降,洋人突然杀进广州城并将这位一举擒获,然后直接装船送到英属印度殖民地囚禁起来,听说这厮还蛮有骨气的,在囚禁之地绝食以表明心迹,结果活活饿死在外国。
在讲究落叶归根的华夏,这样的结果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就是想想都觉得惊悚难安,尼玛的这结局也太过悲惨了点吧?
叶名深有错吗?
按照满清时代的行事标准来看一点没错,不仅没错还是大大的忠诚典范。人家所作所为除了迂腐一点看不清形势之外,其余所为基本上都是按照朝廷命令行事好不好,要知道他最后倒霉也是受朝廷拖累所致。
洋人当时为了修约那是一再叨扰,恨不得天天坐在两广总督衙门,叶明深也是按照朝廷命令直接拒绝了洋人的无礼要求。要说他这点做得着实不错,那油盐不进的姿态把洋人气个够戗。
只能说这厮太过迂腐脑子都僵化了,真因为洋人也跟他一样喜欢动口不动手?
结果不仅贻误了两广军机,同时也把自己给搭进去了,成了官场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作为头一个被列强俘虏,并被押解到海外殖民地关押的满清地方总督,其实本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活下来。
尼玛的作为堂堂的天下九督之一,竟然被洋人俘虏简直丢人丢到外国去了。就算叶明深能够活着回到大清,等待他的也不会是什么好事,说不定连身后的家族都得跟着一起倒霉。
估计也是知道了这些,叶明深才会在英属印度殖民地绝食而亡,也是用他的死表明心志,同时也保全了国内的家族安全。
两广总督真是个危险官职,调换频率之高比两江总督可快多了。
自从叶明深被英军俘虏之后,短短三年时间两广总督已经换了三任。
黄宗汉做得不错,短短一年半时间的任期,整得洋人苦不堪言强烈要求清廷换人,朝廷也真不给力为了省麻烦就将这位称职总督给换了,结果洋人可以放心大胆的杀奔京畿而去了。
要是早知会是这个结果,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后悔之前的决定?
后来两任两广总督,在洋人面前就跟面条一样,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间接证明了两广总督真不是那么好做的。
当然了,这些人做总督之所以日子那么苦逼,关键的是他们手里没有心腹武装威慑宵小,吴可能和他们一样吗?
既然要去两广上任了,身边的心腹班底自然是要跟着走的。
整编过的十来万两江清军留个下任,他带来的安徽清军嫡系部队乡勇队人马要全部带走。粗略算了算也有个三四万,全都是经历过战火的勇悍之士。
乡勇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尊庞然大物,现役人马就算吴可一在压缩,眼下总共也达到了八万之巨。
八万经历过战火的勇悍之士啊,而且手头家伙也都是整个大清数一数二的精良,又有大量朝阳产业提供财政支持,更有大片军囤田地提供充足粮草,真的说得上人多势众钱粮充盈。
只是吴可一向奉行低调行事的风格,除了带在身边充当心腹战力的三四万乡勇队出身安徽清军,其余数万乡勇队人马分散在整个淮北和苏州各地,一点都不打眼要不是乡勇队高层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些。
除了现役人马,这些年推移定居在淮北各地的乡勇队人马也有近三之巨,要么就是身有残疾在乡间做富家翁,要么就是转入地方武备系统成为地方武官,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整个淮北之地网进其中。
真要有事,淮北民间立即便能再起五万大军,而且战斗力还并不怎么弱,知识平时他们的作用便是看护乡勇队在淮北的产业,以及与乡勇队相关人等的基本人身安全,算是吴可布下的一招暗子。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得很,自己不可能永远做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除非他学太平军一样举起反旗,不然就得受到朝廷的种种规则限制。
总不能调动起岗位,便顺手将之前好不容易攥下的产业也跟着一起放弃吧?
没这样的道理,淮北作为乡勇队的核心之地,就算他不再是两江总督也必须牢牢掌握在乡勇队系统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