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手段(2 / 2)

加入书签

这些家伙也不想想,要是吴可没本事主持大局,威慑手下那帮打惯了胜仗的骄兵悍将,安徽清军早不知乱成啥样了。放眼朝廷又有几人有那资格跟威望,能将安徽清军一干骄傲将官捏合成型?

不同于湘军跟淮军的组建模式,除了刚开始时跟着吴可的那一帮吴姓族人,还有通城和鄂南招收的老乡之外,其余能在历次战斗中混出头的乡勇队将官,其籍贯可是五花八门中原几省都有存在。

当然作为安徽清军的支柱乡勇队内部派系也不少,同乡同省组成的小小山头是最常见的,也有性格理念相合而组成的小山头,山头之中又划分更细的小派系,总之情况复杂得很。

除了水牛和土狗这两位乡勇队初建便已加入,而且一路过来战功赫赫威望极高的重将,乡勇队内部派系山头却是谁都不服谁,除非吴可指定某一山头或派系首领暂时领头之外,基本上没可能再找出一位能压服众人的角色,后勤处两大总管吴天明跟吴天志不成,工匠作坊部老大吴老汉也同样不成。

有那眼红安徽清军战力的家伙,竟然不知死活生起将吴可挤下台自己或者己方派系将领上的不切实际想法,并且还付诸行动上窜下跳小动作频频。

对于这样的跳梁小丑,吴可自然没有太放在心上。

此时不比清初和清中叶时期,朝廷内忧外患积弊重重,特别是太平军兴起打破了朝廷对汉人官员严苛的压制。

只要不是犯了啥原则性的错误,他头顶的官帽子还是很稳当的。真要是不明不白随便找个糊弄人的理由将他拿下,不说别的那些正在前线与太平军还有捻匪厮杀的汉人将官们会心寒的,以后再指望他们替朝廷拼命可就难了。

不过,某些家伙就有些自不量力,以为多读了几本书就了不起,对吴可的指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惹人厌烦。

要不是想在军机处好好露上一手,京城又比不得自家地盘自由自在的话,他真有种暴起发难狠狠给那帮家伙甩耳光的冲动。

马的啥都不懂读了几本《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就装大蒜以为自个是军事奇才,关公面前耍大刀兴致勃勃指手画脚。

尤其当吴可下达这样不‘理智’的命令时,更是引起军机处一阵小小骚动,指责不满之声顿时充斥耳间。这个说他不该如此严厉,三省联军入豫作战已久早已疲惫,吴可的严令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强人所难。

那个又说吴可太过急功近利,应该缓缓征剿而不是如此心急火燎。

还有的心思恶毒之辈更是指责吴可心思不纯,有利用不顾友军之嫌。

总之说啥话的都有,就是不赞成吴可做出的指挥决定,认为应该这样这样又该那样那样,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河南剿匪战取得完美成功。

我呸!

尼玛就一帮纸上谈兵的玩意,啥都不懂尽知道指手画脚填乱。

对于联军入豫三省联军他什么心思都没有,就是按照战场形势做出的决定而已。

他们本就是入豫剿匪的,之前闹内杠分守三处城池本就不该,如今安徽清军已经杀奔过来,他们要是再不知轻重继续扯后腿的话,不用他动手朝廷就能拿了三省援军将官的红顶子。

他对三省联军半分兴趣都无,秉承公事公办的基本原则,你完成了任务我便向朝廷替你请赏,完不成任务的话也别怪我下手狠辣。

至于某些朝臣担心他会借机削弱或者干脆吞并三省联军,那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才没那么傻主动给自家队伍参沙子找不自在。

也不知入豫三省联军中的山西大同镇总兵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真的敢违抗军令拒不执行,连个理由都不给就那么将军令抛在一边。

吴可又哪里会跟不认识又不给面子的区区大同总兵客气?

直接一封弹劾折子送到咸丰帝案头,咸丰帝震怒之下直接撤了那位不听军令的大同总兵官职,并着人押解回京一副准备严肃处理的架势。

这一下子,不说身处前线的三省联军再不敢违抗军令,逮着机会便杀出城池配合附近安徽清军剿匪,就连那些唧唧歪歪的朝臣都闭上了嘴巴,生怕惹祸上身成了那杀鸡骇猴的鸡。

尤其当河南战场在三省联军重新投入之后形式一片大好,就更没人再在吴可耳边指手画脚充名将之材了。

不说吴可乐呵呵在京城遥控指挥河南战事,顺便打打某些不爽之人的脸,随着捻匪连战连败河南剿匪形势一片大好,咸丰七年过去大半其它方向也是战火纷飞打得热火朝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