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名画鉴定(2 / 2)
澜儿不得不开口道:”铭华,这幅画是长孙嘉庆的,他比较关心这幅画的真伪,如果澜儿看出什么,就直说吧。”
刘铭华笑道:“这个……怎么说呢,澜儿说这幅画是赝品,反正我是比较相信澜儿的眼光。当然这幅画是真是假我们也不敢断定……”刘铭华不好说这幅画绝对是假的!如果那样,可能会打击了长孙嘉庆。
看到刘铭华不想明说,澜儿不想开口,欧阳先生就上前问道:“长孙公子,我不知道此画你是从何处得来,但是我刚才已经看出一些问题,如果信得过我,我们可以拿回书院仔细鉴定……”
长孙嘉庆听到欧阳先生都说这幅画有问题就觉得事情大了!这幅画可是花了巨资购买……他连忙道:“欧阳先生我当然信得过,既然欧阳先生对这幅画真伪有疑义,那么此画继续展览就不妥了……我这就叫人取下吧?”
欧阳先生笑道:“也不急于一时,再说是不是赝品现在还无法定论。就算是赝品,其价值也很高!等晚上再取下来吧。”
长孙嘉庆点头称是。然后道:“欧阳先生,听说这一次顾恺之的《洛神赋》也来参展了?我们要不要一起过去看看?”
欧阳先生笑道:“好,刘铭华、澜儿,如果有时间一起过去看看顾恺之的真迹如何?”
澜儿点点头,跟在刘铭华的身边,一行人和欧阳先生、长孙嘉庆一起走进了贵宾展厅。这一次的书法展出动了很多珍品。
这个时候,雪儿道:“铭华哥哥,顾恺之是不是真的风流?是不是真的有好多个貌美如花的老婆?”
刘铭华气道:“那只是传言!你没有失望历史?哦,历史上好像也没有说顾恺之。毕竟他不是一个非常著名历史人物。”
雪儿摇晃着刘铭华的胳膊说道:“铭华哥哥,你就跟我说一说顾恺之的历史吧。”
刘铭华呶呶嘴巴,道:“你去找澜儿啊,她可是非常厉害的。”
澜儿摇头道:“我只是关心顾恺之的书画技艺,对他的风流史没有研究。铭华,难道你有研究?”
刘铭华摸摸头笑道:“也不是研究,就是好奇,多少知道一点。”然后刘铭华仔细整理了一番继续说道:“这个……历史上对顾恺之这个人众说不一。他是东晋人,就是300年前的人物!所以刚才说长孙嘉庆收藏的那幅画年代只有200年那就证明是赝品!如果是真迹应该是300年前的!”
雪儿点头又问道:“刚才说我们要去看那个《洛神赋》……你知道这幅画么?”
刘铭华还真的知道一点,但是只是一点……他苦笑道:“这个我可不敢乱说,澜儿肯定知道。”
澜儿这个时候也没有低调,接口道:“这幅画据说隋朝一个王爷收藏过,据说非常珍贵。顾恺之的真迹不会少。但是这幅画《洛神赋》应该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来到了贵宾区域,欧阳先生回头道:“各位请看……这就是顾恺之的真迹《洛神赋》……”
看到刘铭华、澜儿、长孙嘉庆好像对这幅画的不是特别了解。
澜儿仔细地观看了这幅画,然后赞叹道:“不错,此画成画应在300年以上,是顾恺之的真迹!”
欧阳先生点头道:“这个经过了历代书画家的鉴别,是假不了。”
澜儿又说道:“不过长孙嘉庆收藏的那幅画虽可能是赝品,但是画工极佳,亦是难得。”
长孙嘉庆笑道:“多谢安慰……要不然,我可是难受死了!”
“哼……”旁边有几个书画名家看到澜儿这样评论,就忍不住哼了起来。这不过他们都是有身份有年龄的大家,自然不会当着这么多人批驳澜儿。倭国、高句丽和吐蕃突厥的才子也是有点将信将疑。澜儿这么年轻,就敢鉴定这些大唐宝?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欧阳先生看了看那些大家,心里面有点不高兴。不管怎么说,澜儿是他请来的。欧阳先生现在可是对澜儿是越来越佩服,因为澜儿的看法基本上和他一致,别忘了,澜儿只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
接下来,欧阳先生指着旁边守卫森严的展位道:“这是著名的书法展位……”
澜儿慢慢走过去,突然她指着一幅书笑道:“这……这书法我见过真迹!”
刘铭华不解道:“见过?我们现在不是看见了?”
澜儿看了看周围的情况,小声对刘铭华说:“这《兰亭序》以前在……在我的书房里鉴定过,我可是亲手摸过的,你知道吗?”
刘铭华看着那幅书法作品惊讶道:“不会吧?这可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是好像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的摹本!同样极其宝贵的!怎么会跑到你的房间里面?你还鉴定?”
澜儿笑道:“当然,是我父皇鉴定的,我比较喜欢这个,就比较用心。这一幅画了我父皇修改过一处损坏之处……你看,就是最右边那个淡淡地小点。我父皇说这可能是古人秉烛观画时留下的蜡烛印迹,很有可能是被烛火烧过。”
然后刘铭华就仔细观察那一幅书法,果然发现这个《兰亭序》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被火烧过的痕迹,当然是经过处理的。如果不明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个痕迹是如何造成了!还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历代收藏家所作的特殊印记。没有人会认为这一幅《兰亭序》曾经差一点被古人付之一炬!
欧阳先生看到澜儿指着一幅《兰亭序》和刘铭华窃窃私语……就过来道:“《兰亭序》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被历朝历代书法家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当然,是不是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兰亭序》确实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欧阳先生说完微笑着看了看刘铭华和澜儿。刘铭华道:“欧阳先生,这个我多少知道,但不是特别清楚。”
欧阳先生笑了笑,继续介绍道:“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王羲之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王羲之曾经再写,但是一直找不到灵感。”
听完欧阳先生的介绍,澜儿点头道:“传闻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
《洛神赋》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大唐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原赋大唐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大唐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大唐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大唐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它是书画境大唐的另一种毫不逊色的《洛神赋》。r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