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章 水下发射卫星(1 / 2)

加入书签

霍金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时,潜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导弹置于发射筒内,发射筒垂直装于潜艇中部,有的在耐压壳体内部,有的则位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一般每艇携12枚~24枚导弹,

在30米水深时,发射筒盖外承受约3个大气压的水压,因此,要想打开筒盖十分费力,必须先用高压气进行筒内增压,使筒内外压力大致相等后,便可轻易开启筒盖,

为了防止开盖时大量海水涌入导弹发射筒,筒口上特意安装了一层水密隔膜,

发射时,导弹发射筒上盖打开,由于发射管内是一种水密和气密结构,且经过充气和填注少量海水,与大海海水压力相等,不存在压力差,海水也就进不來,筒内气体也不会溢出水面,

接到发射指令后,电爆管起爆,点燃燃气发生器,使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发射筒底部喷人筒内,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导弹将穿透水密隔膜径直向上推出筒外,

出筒后的导弹在第1级火箭的助推下直冲云霄,大约飞行二三十千米之后,第2级火箭进行接力助推,然后将导弹推向外层空间,按预定弹道飞行后,再入大气层对目标实施攻击,

重达十几吨的导弹在离艇后起码造成两个影响:一是潜艇稳性受到破坏,这时必须立即向发射筒内灌注海水,以弥补部分弹重;同时潜艇均衡水柜也抽水以弥补均衡保持稳性,

二是发射瞬间的后坐力,往往使潜艇略微下沉,如“乔治?华盛顿”号潜艇在发射第一枚“北极星”a1导弹时,就下沉了4米,不过这对潜艇來说沒有什么危险,

最初美国采用出水后点火方式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即导弹飞离水面15米~25米高度时1级火箭开始点火,

后來则改为水下点火,即导弹发射离艇后,在一个安全距离上点火,这样可保证导弹在出水时,有一个巨大的垂直向上运动的推力,不至于受水面复杂风浪的影响,

在这期间最大的危险來自于弹道导弹自身的安全,如果自爆,整个核潜艇就会毁于一旦.另外是弹道导弹的冲击波,非常容易造成核潜艇坐沉,或者倾翻,

好在霍金十分自信,老美的核潜艇还是久经考验的,虽然末世一來这艘核潜艇受到过海啸的袭击,但是经过仔细检查,核潜艇并沒有什么大的纰漏,

“哦,my god,希望这次发射顺利。”霍金忍不住低声祈祷,

三枚核弹头被卸载下來,那枚出现轻微泄漏的核弹头,被装入一个巨大的铅桶中,由拖船运送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扔到了海里,一万米的海沟,将成为那枚核弹头的坟场,至于核泄漏带來的危害,就不在李宝强等人的考虑当中咯,

剩下的两枚核弹头被谨慎地运走,存放地只有少数人知道,

12月12日15时01秒,东海某水域,水深一百米,

三十米水深处,俄亥俄号核潜艇正在以低速航行,

发射前十分钟,全艇艇员进入发射战位,

舱室里各种机械电子设备正紧张地工作着,各种显示台上灯光不断闪烁,充气、排气的“嘶嘶”声与电子仪器的蜂鸣声交织在一起,更增加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5、4、3、2、1,发射。”艇长霍金果断发出命令,

潜艇上下一颤,火箭便跃出水面,似一只海上蛟龙破水而出,在水面上溅起一片火光后直上蓝天,直刺苍穹,向大气层以外飞去……

在整个发射过程中,核导弹火箭经过水中段、控制段、被动段飞行,准确地将通信卫星送入两千公里的外太空,

“运行正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