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1 / 2)

加入书签

【棉花在古代其实并不叫棉花,它在古代曾用名有吉贝、白叠、木棉或梧桐木,织出来的布被称为广幅布、白叠布等。】①

【还有‘棉’这个字,最初用的是‘绵’,后来才变成的木字旁的‘棉’。】姜叶把棉花在古代的其他称呼和知识点娓娓道来。

这给诸朝古人更多线索,让不少人恍然,“原来棉花就是吉贝/白叠/木棉/梧桐木!”

嬴政:“……”又是一个名字没听过。

他没多纠结,而是认真听下去。

要是棉花作用真的很大,哪怕再远他也会一试。

“陛下,臣好像听过广幅布的名字。”汉武帝刘彻时期,突然有臣子道。②

“当真?!”刘彻惊喜,他本来都做好广撒网的准备,没想到会有这样意外之喜。

“快速派人去找,棉花可是历史验证过的好东西。”刘彻当即下令。

【关于棉花有一则趣闻,那就是有段时间棉花在华夏担任的是花卉角色。】想到什么,江雪轻笑道。

尽管江雪笑容友善,把棉花当花卉观赏喜爱的达官显贵们脸上就是忍不住热意,“把棉花当花卉观赏怎么了?棉花洁白柔.软如云,很好看啊。”

当然,棉花就算再好看,以后他们也不会当成花卉。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把韭菜当成兰花观赏,不是不能做,就是这样做,给人感觉怪怪的。

大众已经给韭菜和棉花做了定位,很少有人能不受环境影响。

可是对于不知道棉花踪迹的人来说,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思路。

【说起棉花的保暖,那在棉花入华夏之前,古人们又是如何保暖的,大家知不知道?】姜叶继续和观众们互动。

“用木棉!”有用木棉御寒的人们道,心里思索木棉和棉花的区别,都是棉,御寒效果区别大不大。

“往衣服夹层塞芦花、柳絮等也能暖和一点。”

“比起木棉、芦花、柳絮类,当然还是动物皮毛更保暖。”有用得起皮毛保暖的人道。

“汤婆子、炭炉烤火取暖。”这是不缺取暖工具的人。

【是的,在古人们用上棉花前,他们要么多穿几件,或在夹层里填充木棉、柳絮、芦花等御寒,柳絮和芦花就不用说了,保暖效果不佳,还有木棉,也不是棉花别称,而是另一物种,虽然也有保暖效果,但跟棉花比起来,就像麻布和蚕丝对比一样,之间有成本差距。】

【木棉花是树,需要多年才能生长起来,棉花则是庄稼,每年都能种植收获,无论是产量、种植时间还是保暖性,棉花都完胜木棉。】

【至于皮毛,在远古时期就和麻布一起出现,御寒效果确实远大于木棉等物,可还是那句话,皮毛获取难度大,不具棉花的普及性。】

皮毛能像棉花一样普及开来吗?不能。

【还有就是过度狩猎会一定程度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不提倡,有时还需要制止。】

【当然我们现在很少有真皮毛做的衣服了,毕竟我们现在不缺各种保暖衣物,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和违法犯罪红线做事。】姜叶随口道。

“未来人都不穿皮毛了?棉花真那么保暖吗?”不少人对棉花兴趣更大。

尤其是体会过皮毛温暖的帝王、贵族们,他们相信未来人不傻,其他衣服御寒效果要是不如皮毛,他们没必要舍弃皮毛。

这超出许多外出皮毛大氅,室内炭火贵族阶级的想象。

要知道冬天皮毛的地位和丝绸有的一拼,都是富贵象征。

穿不起皮毛的百姓则把注意力放在姜叶另一句话上,“乖乖,后世狩猎居然还犯法啊。”

至于什么破坏生态环境,他们没听懂。

倒是有些猎户听了若有所思,“这就跟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差不多意思吧。”

不过这样一来,未来岂不是没猎户了,古代猎户们惊呆了。

“未来打猎违法,我们这祖传饭碗怎么办?”猎户们急道。

他们以为自己这门手艺可以传生生世世,谁知道这路以后就行不通了。

“打不成猎,咱们可以去种地啊,不说种桑养蚕,就说这棉花,真要比皮毛保暖,不比咱们拿命换钱来的安稳。”有脑子转的快的猎户道。

其他猎户一想也是,皮毛获取可不容易,每次他们都需要冒很大风险,相比之下,种棉花不要太安稳。

至于他们转行种棉花技术行不行,那些专业老农也没种过棉花啊,大家都没经验。

想到这,猎户们把心放回肚子里。

【除却保暖衣物外,古人们冬天御寒方式还有各种工具,比如汤婆子,古代版的暖水壶;炭炉明火取暖等。】

【其中有的工具如汤婆子/暖水壶,我们现在都还使用,虽然款式有所不同,但基础功能不变。】

听到后世没像舍弃皮毛一样舍弃汤婆子,诸朝古人不少都会心一笑,而且比起大多数人用不起的皮毛,汤婆子属于大众民生产品,这让古人们更有亲切感。

【但是像炭火、明火取暖这种事,已经被我们淘汰和禁止,为什么呢,因为炭火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不及时通风,会让人一氧化碳中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