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绚烂(1 / 2)

加入书签

休息了几天后,剩下的37人再度集中到布卢明顿,进行一个为期四天的小训练营。

这次训练营将进行第三次筛选,人数压缩到20人左右,留下的会是最精华的部分。

20人再挑选,看的可能就不是能力,而是教练对于组队的需求,或者球员性格,和教练的关系等等因素了。

四天的小训练营,训练强度有所下降,精细度进一步提升。

因为奥运会采用的是FIBA规则,当时的FIBA身体对抗更强,对投射的要求更高,因为梯形三秒区范围很广,内线球员想在低位发起攻击比在NCAA更加困难(NCAA的三秒区比NBA还要窄小)。

因此在训练营中,奈特非常重视球员的外围投篮能力,增加了投篮训练的量。

每天只进行上下午两练,晚上不再进行训练,给球员们自由活动的时间。

查尔斯-巴克利在吃饭的时候是毫无疑问的全场最佳,吃的最多最快最猛,风卷残云一般消灭着桌上的食物。

而且吃饭也堵不住他的嘴,他一边吃要一边说话,他和训练营所有人都很熟,关系都很好,包括奈特教练的儿子帕特-奈特。

这小家伙最喜欢和巴克利一起玩,训练之余两人一起打球,玩摔跤,说一些不着边际,乱七八糟的话。

吃过晚饭后按理说是休息时间,但这些年轻人可不想早早就回房间打牌,没有什么比在场上打球更适合消磨时间的了。

他们分成好几组来打对抗赛,10个球,输球的那一家下去,替换下一组上来,再打10个球。

甘国阳和斯托克顿、乔-杜马斯、特里-波特还有安东尼-卡尔组成一队。

之所以这么分组,是因为他们都来自默默无闻的小学校,冈萨加是今年才一飞冲天,之前就是个小趴菜。

乔-杜马斯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麦克尼思州立大学,72年加入NCAA Division1,从没进过NCAA全国赛,在全国毫不知名。

特里-波特来自加州圣克拉拉大学,情况和麦克尼思州立一样,1908年就加入NCAA了,全国赛的纪录是0。

安东尼-卡尔的情况稍好,威奇塔州立略有名气,出过一些NBA球员,但球队在全国赛依旧是毫无建树,完全无法和那些知名强校相提并论。

冈萨加大学如果不是有甘国阳的话,他们进入全国视野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不过这些球员都很有实力,足以说明在小学校打球并没有掩盖掉他们的光芒,也说明奈特教练在发掘新人上耗费了大量精力,他绝不是只盯着那些名校生看。

鲍勃-奈特从1982年接手奥运任务以来,就开始考察全美各地的年轻球员。

他通过关系弄到了大量学校教练的号码,一个个打过去询问情况,再亲自去看这些球员打球。

花了两年多时间,挑选出这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人大部分都无法入选奥运会阵容,最后要被淘汰。

但是,参加这种全国高水平训练营,接受全美知名教练(大学著名教练几乎都来进行指导和顾问)的指点,和同年龄天才一起训练、比赛的经历,无疑会对他们的篮球生涯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甘国阳带着这四个球员一起,在FIBA规则下一连赢了好多场。

他们把其它五个小组全都赢了一遍,相当于赢了一轮,在场上呆了一个小时没有下场。

波特、杜马斯、斯托克顿都是那种不显山不露水,但投射能力很强,性格坚韧冷静的球员。

安东尼-卡尔身体强壮,是大前锋位置唯一一个能和查尔斯-巴克利抗衡的球员——卡尔-马龙都顶不住巴克利的大屁股。

而甘国阳坐镇篮下,他的防守,和斯托克顿的挡拆,以及简洁高效的持球单打,成为了这套阵容的核心基石。

搭配上波特、杜马斯精准的跳投,让尤因+卡尔马龙+穆林,巴克利+佩森+库里,乔丹+帕金斯+道金斯的组合都败下阵来。

乔丹几乎一己之力将甘国阳队掀翻,他连续快速得分,突破如风,打到了9:7,再进一球就结束。

他真的很快,启动爆发力惊人,甘国阳第一次感觉自己大防小盯不住,慢半拍。

但甘国阳先是勾手命中,随后在一对一的防守中和队友配合,逼迫乔丹投篮,没有命中。

拿下后场篮板自己运球过半场,转身过掉帕金斯后上篮得手,惊得场边的教练和记者们张大嘴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