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何二狗的机会?(2 / 2)

加入书签

“可不是,真是个秀才,他也是耽误了,若是生在南边,早入了买活军,没准现在也是大官了……”

马正德一家人在村中是很有名的,也算是村里走出去的能人之一了——现在,泉州这边的村落,农户更替的速度是很快的,和从前一旦安顿下来,一辈子都在本地的共识不同,大量流民忍饥挨饿从远方投奔而来,一开始想着的确是老实务农,但很快,随着扫盲和农闲进城打工,这两桩新鲜规矩在买地的普及,这些新农户们或快或慢总能得到一些摆脱农门的机会——

收入未必比做农户要高,很多人最后没能成功在城镇安家,又回来种田,或者被发配到更远的地方去耕作了,但也不乏有些能人确实摆脱了种田的命运,比如小赵,就因为勤快嘴甜、会来事,能认字,考入买地的吏目系统,做起了让人羡慕的邮差,日子至少要比种地多了一丝变化。

如何二狗一般,来到买地,被分配到这里种田之后,就没有挪过窝的年轻人,因此就显得很罕见了,尤其是这会儿,农忙还没开始,那些冬日进城做工的农户都还没有回来,村子里最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无法适应城市生活,或者体力不如以往,留在家中照看孩子的老人,他这个二十啷当的壮年劳力也就格外的显眼,村长唏嘘道,“小何就是耽误在一个笔杆子上了,要是读书好些,你马叔高低得把你也带去云县,可惜了,可惜了。”

何二狗为人厚道,不轻易和人置气,平时对邻里也是能帮则帮,在村里人缘很好,因为住得久,威望也高,有许多人为他惋惜,认为他这样做农民是有点屈才了,怎么也得和小赵似的,混个邮差来做才是好的。但他自己却不以为意,咧嘴笑道,“没啥可惜的,个人有个人的日子,叔你们也不是不知道,俺怕吵,喜清静,要去专门学校,和许多人一个班,我都吃不香睡不好的,还是咱村里自在。”

“哎——不是这个道理,自在能当饭吃吗?你都二十五,能说亲了,咱村里现在还有几个好姑娘?就是说亲,人家也要‘半工半农’,不要扎根在田里的泥腿子哩。”

村长指着小赵,“你看,小赵比你还小,这不是亲家都定下了?就等着满了岁数过礼。你的媳妇呢?二狗,现在村里除了来时就已经成婚的,你看没成亲的小年轻,哪个能在村里讨得到老婆?”

“有那么一两个回乡种田的姑娘,人家自己有田有户,招赘上门都多得是人愿意哩!就俺们村,秋霞、慧颖两个坐地的女户,一家至少都十几个人说亲,招赘上门还倒给彩礼,这行情你听说过没有?”

他说的这是实话,村里的女人荒,在买地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很多农民就是这样慢慢脱离农村的——一开始,他们还是囿于传统观念,放不下到手的田地,比起虚无缥缈的进城务工,更愿意安顿下来老实度日,不去赚那些想不到的钱。

可很快,随着女娘农闲时出门打工,以及对买地这里民情的逐渐领会,丈夫开始担心妻子进城后是否会回来了,但是,进城做工的好处,又是明摆着的,那些经济利益舍不得白白的放弃呀!

于是,现在常见的,折衷的办法,就是夫妻放弃一季作物的收成,只种一季庄稼,剩下的一季庄稼包给别人种,夫妻一起进城做工,只到春季农忙的时候回返——但很快的,他们进城后就不愿返回了,只要在当地能安顿下来,就立刻回来接走留在村里的亲人。

因此,在农村,很少能看见当龄的女性——不是嫁进城里,就是和男人一起进城不回来了,如秋霞和慧颖这样回村定居的年轻女娘极度稀少。村里最常见的就是拖家带口的鳏夫,当然也有离异的,或者便是一家子凑不出一个女人的光棍之家——常见于北方逃荒过来的流民,多是年轻兄弟、乡邻结伙,他们能闯荡,也更敢于冒险,当然食量也大,家里过不下去时,这种年轻的次子、幺子,便别无选择地背井离乡去找生路了。

城里和村里比,收入虽然高,但花销也多,村人的日子则相对更简单质朴,要说哪种更好,其实是各有千秋——种田累吧?但现在多了不少农械,还有人手把手教着种田,要比从前在敏地好得多了,进城若是做苦工那可也不轻松的!有些苦力工一天下来能把人累抽筋——而且不像是种田,总有农闲的时候,这种下力活日复一日也很消耗人。

城里的繁华享受,其实也和老百姓关系不大,要说城里什么一定比农村好,现在看来就是城里娶亲容易,虽然不是个个汉子都能成亲,但至少希望要比在村里大得多,这也成了村里男丁进城闯荡的一大动力。

尤其是何二狗这样的情况,在村长和小赵看来,他想娶亲非得进城不可——他又不是当地人,单身汉,没个父母照应,有了孩子也不能帮衬,要说家境,平平无奇,眼见着的有限,在老家也没有亲人了,不像是那些结伴出来闯荡的兄弟伙,还能回乡接父母亲眷过来,顺便在老家说门好亲……说白了,就何二狗这样,就是想给秋霞她们做赘婿都排不上哩,要是不改变,那就等着打光棍到老吧!

可一个农民,老了干不了农活了,又没有后代,谁来管他的吃食?这都不说什么后事,什么带着看病,孙儿孙女承欢膝下了……就说最简单的一点,五十岁往后,田里的活就逐渐地干不动了,实际上二十五岁成亲生子,时间都有点紧张,要是稍微耽搁了,父子两代的力气就有点衔接不上。很多人都说,农户二十岁就该成亲了,否则,到了五十岁还得下苦力在田里拉犁割稻,那就是熬命,活不久的。

没有力气种田,那就是没有饭吃,就只能活生生的饿死,要不然,沦为乞丐,吃村里的百家饭,可到了那时候,村里的老光棍汉就太多了……谁家有这么多富裕的粮食给他们吃?

没有叔伯兄弟的光棍汉,晚景就是极度凄凉!和不能生的女人一样,在农村都是饿死冻死的下场!若说在敏朝,运气好还能指望宗族的庇佑,在买地鼓励分家的大环境下,他们就只是行尸走肉,每活一日都是在捡着自己的脚印,为注定凄惨的晚景做着挽歌……

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直白,无人可以反驳的,在老于世故的村中长辈看来,婚姻唯一的目的就是繁衍子嗣,任何到了年纪不想着成亲,成了亲不想着生孩子的人,都不够格做农户,得想别的活路去,因此,村长对何二狗的劝诫是非常真诚的,“你喜欢在村里过活那也行啊,那句话叫什么,人各有志!但至少年轻的时候得进城两年,娶个亲,生个儿子……女儿也行,到时候带了媳妇孩子回村来住,你也就有了后了,等你种不动田,好歹有个后能投奔,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小何,听叔一句劝,正好你马大叔不也来信了?你们情分深,你给他好好写一封信,说一说村里现在的情况,让他想想办法,把你借调进城混几年也行——”

“是啊,二哥,真不是闹着玩的,你先人在天上也看着哩,你们家就你一支香火了,难道还能在你这一辈灭了不成?白山黑水,千里路都走出来了,可不能就这么没了心气……”

何二狗拿封信,也要听人轮流唠叨——虽然这纯粹是出于好心,他无可奈何地一笑,谢过了小赵和村长的关心,“成,我也好好想想,晚上回家写封回信,明早带给你啊。”

小赵沿路送信,也能帮人带信去邮局,他额外多收一块钱的路费,这也是邮差的油水所在,这笔钱局里只收走两成,余下八成都是他的。当然,何二狗这样的朋友请他捎带,他就不另收钱了。而村长更是罕见的强硬,“回信别封口,我先看看,你得和你马叔开口才行,不然我就给他写信提了!”

“张叔……”何二狗说不上是恼怒还是感动,看着村长面上那几道执拗的纹路,他终于还是笑了,“劳您费心了,我知道您是好意——不过,马叔写信来,本来也就是让我去云县,那边有个工作机会,正好需要我们这样的北方人,他已经帮我说好了,估计我忙完这一茬春耕就得出发……”

“啥?!”

村长顿时一瞪眼,“工作机会?需要北方人?”

他一下激动起来了,小赵也立刻变得机警,双眼灼灼地看着何二狗,“啥样的北方人?北方农户都行呗?只要一个吗?”

他们抱着不一样的心思,异口同声地问了出来,“二狗/何二哥,你看我们村里/我小弟——他们也能跟着一起去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