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武将、谋士、文官、许褚(2 / 2)
虽然诸葛亮还远远未长成完全巅峰体,但袁耀坚信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让诸葛亮用半工半读的方式成长,或许更有利于他的养成。
反正目前历史的走向还没有产生比较大的改变,自己还能靠着未卜先知的能力,料敌于先机,出奇而制胜。
加上鲁肃和诸葛瑾左右辅佐支应,应该能撑到诸葛亮的最终养成。
至于最末的蒋干,袁耀把他放到这里,是因为自己帐下还需要一个跑腿的,干些迎来送往,出使接待的活。
最后再看文官团,袁耀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文官,是一方势力最基础的、最庞大,也最不可或缺的群体。
武将之于诸侯,相当于一个人手中的宝剑。
谋士之于诸侯,相当于一个人的头脑。
而文官之于诸侯,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体。
再锋利的剑,若是人四肢无力,那也跟没有差不多。
再清晰明智的头脑,若是身体是瘫痪的,也跟没有一样。
袁耀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己目前辛辛苦苦招揽起来的文官群体,绝对够豪华。
刘馥,还有马上就要征召来的梁习,都是具备坐镇一州之地、肃齐万里能力的封疆大吏。
何夔、郑浑、袁涣,还有袁涣的从弟袁霸,都是上能拜为公卿,下能治理郡县的能臣。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背后的势力,也皆为自己所用。
陈郡何氏、袁氏、荥阳郑氏这都是广为人知的名门望族。
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维系统治的中坚力量!
只是相比于武将和谋士,文官还是乱世中最不引人注意的群体。
名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谋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两者都容易留下足以彪炳史册的赫赫之功,被世人当做传奇世世代代传颂敬仰!
而文官们就惨多了,内卷严重不说,还很难出名。
不信你可以便览史书,很少有单纯的文官能仅靠“文治”出名。
文官要出名,一靠“出圈”,二靠“出格”。
“出圈”就是除了治理国家厉害,还要在“武功”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在内,文官群体们接近权力中枢,偶尔也能化身为谋臣,为天子诸侯出谋划策。在外,文官群体们作为地方长官,也有表现自己带兵守城水准的机会,当然水平好坏不一就是了。
“出格”就简单多了,变身成为玩弄权谋的权臣、奸臣,也一样可以“青史留名”。
袁耀非常宝贝自己的文官群体,但他也非常清楚,文官们和自己的关系,远不如武将和谋士们和自己绑定的更紧。
这些文官们往往代表的是一个个利益群体,如果袁耀这一棵大树哪一天倒下,他们会毫不犹豫抛弃自己而去攀上新枝。
这也是演义小说里的文官形象普遍差的原因。
魏国的华歆、王朗,蜀国的李严,吴国的张昭,皆是如此。
这些人能力都没得说,但形象却很难让人接受,因此也容易被人忽视作用。
就在袁耀思索着,下一步如何调整势力内部的组织架构的时候,门外传来一声通报。
“启禀都督,韩胤韩从事回来了,正在府外求见!”
袁耀猛地抬起头,他没忘自己给韩胤安排的任务。
“他带回来什么人,可有说明?”
门外之人:“韩从事是押着一个槛车回来的,说车上关押之人,是都督您钦点的头号人物。”
“叫什么许褚什么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