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六国论,本王能写出三篇来(1 / 2)
李绚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拱手看向上方的李显,谨慎的说道:“殿下,汉高后之事,太史公和汉中郎将班固都有定论,只需照书轮定即可。
至于修书之事……臣觉得,还是需要周国公参与,共同编注为好,不过周国公如今在外任职,还是缓缓的好。”
拉武承嗣进来编书,在场群臣眼神一亮,下意识的点头。
李绚的这种说法也不是头一次了。
之前他就当着武承嗣的面,邀请他进来编注《汉书》,但那个时候,不过是对武承嗣气愤之下的反击。
但现在看来,武承嗣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
现在武承嗣不在长安,编注之事自然可以暂缓。
等到武承嗣回朝,参与《编书》,到时候,关于吕后的事情,武承嗣定论,武后自然也就认,那么这件事就能够过去。
薛元超缓缓的开口,说道:“可以先开始,毕竟汉高后功过是非都集中在高祖亡故之后,从秦末到汉丁,时间亦是不短,慢慢筹措,终究可以定论。”
姚令璋在一旁听着,有李贤先例在前,他们谁敢轻易去捅吕后这个马蜂窝。
他人之事都在其次,关键是李显和武后,在这件事情上心思会有怎么变化。
姚令璋史学传家,自然知道这中间的心思幽变。
他承认李绚当初不让李贤修住《后汉书》是对的,因为李贤的心思在整个修书的过程已经逐渐的改变。
至于《汉书》,吕后虽然有所过错,但终究对刘盈无过。
刘盈最大的过错在于没有一个自己的儿子,若是刘盈能有个自己的儿子,那么前汉的历史就可以变了。
此事放在李显身上,起码李显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嫡子,而且还被封为皇太孙。
想到这里,姚令璋看向李显,拱手道:“终究是要先开始,毕竟这件事情,陛下也在看着。”
李绚猛然看向姚令璋,面色凝重的点点头。
李显别看现在成了太子,也有皇太孙李重照,但他还有个亲弟弟李旦。
李旦,还有他身边的北门学士,都在一刻不停的盯着东宫。
《汉书》之事,李显真要做的不好,没有魄力,皇帝说不好就会将他给废掉。
“可以先做,但怎么开始,从哪里开始,什么时候开始?”李显抬起头看向众人,这修书也不是说开始就开始的。
薛元超略微沉吟,说道:“先写个序吧,下官写一份,姚詹事写一份,南昌王写一份,苏司马也写一份,其他个人有心思的,也同样可以去写一份……明年科举之后,便可拿出用来吸引天下士子。”
“《汉书》之序?”李绚忍不住的眉头皱起,不确定的看向薛元超,说道:“汉史四百年,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道佛之传,番外之战,多不胜数,甚至还有秦末乱世,六国遗族,从各方面写都可以吗?”
“可以。”薛元超笑着看向李绚,说道:“王爷就算是像贾谊《过秦论》一样,写出一篇六国论来,亦是可以的。”
李绚勉强的笑笑,六国论,他能写出三篇来。
可是《汉论》就不好写了。
……
夜色之下,李绚有些疲惫的走出东宫。
前方不远处,停着王府马车。
就在这个时候,两队换防的左右卫率士卒从宫外而来。
太子右卫率韦纪和太子率更令苏良嗣,内中而出,指挥换防。
李绚停步在一侧,平静的看着这一幕。
身为太子少詹事,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太子卫率,全部都属于李绚麾下。
当然,李绚的上面还有姚令璋,姚令璋的上面还有李显。
李绚到东宫这么长时间,也从来没有介入过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太子卫率的运作,他更多是用心在崇文馆。
当然,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太子卫率所有的内外务,也全部都要报备李绚。
不过是他只看不管。
红衣银甲的左右卫率已经开始守卫宫门,另外两队士卒也在有序撤离。
李绚对着韦纪和苏良嗣点点头,两人点头回礼,然后李绚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的驶离东宫。
韦纪和苏良嗣目送李绚离开,然后回身。
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多是习惯性警惕和温和。
已经没有了初见面时的警惕和戒备。
下一刻,东宫宫门已关。
车帘也在这一时间缓缓落下。
李绚收回目光,然后靠在车内细细思量。
今日之事,恐怕早晚都要落到武后的眼里……
不,今晚苏良嗣就会禀报上去。
武后会做什么反应呢。
……
马车晃晃悠悠,已经朝端门而去。
出皇城的一瞬间,李绚忍不住看向皇城最中央的太极殿。
还有位于更东北方的大明宫。
车帘落下,城门上的灯笼照下的火光,通过晃动的车帘,落在李绚脸上,落在他满是讥讽的脸上。
大唐修史,乃是从太宗朝传到今天的习惯。
宰相们都要兼一个修国史的职司,李绚的岳翁刘仁轨,右相戴至德,还有郝处俊,赵仁本等人都是如此。
李贤做太子,愿意趟这摊浑水吗,他不知《汉书》,《后汉书》编注是大麻烦吗?
他知道,但他没有办法,有太多人逼着他不得不走那一步,有太多人,想要将权利从武后手里夺回来了。
这样的人,在东宫不是没有,只是这些人很潜藏的很深,但将来东宫一旦编注《汉书》,这些人就会冒头出来……
李绚摇摇头,看着车窗外的长安城,神色逐渐平静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