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挑拨吐蕃内乱,吞并吐谷浑(1 / 2)

加入书签

紫宸殿中,李绚无奈的苦笑,拱手道:“天后,子嗣之事,在于天,在于人。天者既飘渺,人者需努力,但太子殿下……臣已经尽己所能,最后结局如何,只能看听凭天意。”

骊山温泉宫发生的事情,武后又不是不清楚。

李贤直和太子妃房氏共处一夜之后,便不再相处。

如此,哪里是生子之道?

武后皱了皱眉,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事有不成,就麻烦南昌王再行一次了。”

“臣自然愿尽绵薄之力,但就怕太子殿下抵触,此番臣用陛下之令,但下一次,在此种事中,若太子殿下提前吩咐,那么即便是陛下之令,恐怕也难进东宫众臣之耳。”李绚忍不住的摇头。

若其他朝政,东宫一干官员自然没有拒绝余地;但涉及太子私事,东宫的这些官员就有理由有借口不介入其中。

“此事倒无需担心。”武后很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若日后贤儿再无子嗣所出,光是这一事,就足够让东宫众人俯首帖耳;关键,还是你的药,要奏效。”

李绚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天后,依臣所见,殿下心中对太子妃抗拒,若是此时,还有其他女子接近太子殿下,或许……”

“庶长孙?”武后忍不住的皱了皱眉,这个答案可不在她的期许之内。

武后虽然是皇帝废王皇后而立,但她成为皇后,她的儿子,自然就是皇帝嫡子。

如今李贤儿女之事,已经不再是一件小事,若是李贤是真的无有所出,那么哪怕是皇帝再不愿意,也要考量废太子之事。

“先等等看吧,眼下吐蕃之事甚急,一切等吐蕃事了,再仔细言说吧。”武后抬头,神色幽幽的看了东宫一眼,轻声说道:“当日选房氏为太子妃,本就有其人易生养缘故,此事能成也未可知。”

“天后此言有理。”李绚立刻拱手。

武后点点头,转口说道:“本宫听闻你常和太子,还有英王,相王谈及《汉书》?”

李绚的呼吸顿时一滞,随后躬身道:“回禀天后,臣观《后汉书》,戾气太重,远不如《汉书》多矣,《汉书》宏伟,博大,有王者之象,《后汉书》,西汉天子多年幼,太过偏颇了。”

“汉高祖,文帝,景帝,乃至武帝。”武后似笑非笑的看向李绚,笑着说道:“南昌王,你是否觉得,本朝,还有陛下,多有武帝之象?”

“非也。”李绚一句话说的斩钉截铁,他对着武后诚恳的拱手道:“天后,大唐传承至今,尚不足一甲子之数,帝皇传承不过三代,虽有先帝和陛下励精图治,称雄四方,但在臣眼里,足以媲美文景,至于武帝,恐怕还待后人。”

“为何?”武后顿时就来了兴趣。

“田地,如今的百姓手中,尚还有田。”李绚一句话,说出了事情最重要的核心。

如今的大唐开国不足一甲子之数,天下土地尚未分配完毕,百姓手中尚有余田。

若是某一日,百姓的手中连余田都没有了,那才到了要改天换地的时候。

评价一个朝代的进程,看文治武功是没有用的,要看百姓手里的田地。

而大唐到如今,每年分到百姓手里的授田,多的没有,二三十亩,还是有的。

百姓除了交税以外,只要不遇到灾荒,那么安然的度过一年没有太大问题。

若是勤恳一些,再加上有些百艺手段,供养子孙,读书也不是太大难事。

看如此进度,大唐可不是如同汉景帝之时吗?

再看看世家崛起、统治朝堂的后汉,那简直是一个笑话。

许久之后,武后深深的吸了口气,神色复杂的看向李绚说道:“南昌王之言,有理。”

“臣也不过偏颇,先帝被诸外族,尊奉为天可汗;陛下有封禅泰山之举,这些都是文景二帝未曾有过的。”李绚稍微停顿,拱手道:“或许后人有更强盛之时,但如今,陛下,可比文景二帝要强上太多了。”

“能够超过朕的,只有朕之子孙。”李治大笑着从偏门走了进来,李绚立刻拱手躬身:“臣绚,拜见陛下。”

李治随意的摆摆手,说道:“算了,不必多礼。”

“谢陛下。”李绚再度躬身,然后站了起来,但依旧恭敬的低头。

李治走到武后身侧坐下,拍了拍武后的手,说道:“朕虽然雄图伟略,亦曾多与汉武相比,但心中自知,朕不如汉武多矣,若说,从大唐开国至今,也只有父皇能与汉武相比,朕若是有生之年能够平定吐蕃,或许能与汉武相比,也未曾可知。”

李治抬头看向李绚,似笑非笑的问道:“二十七郎,你如何看?”

李绚躬身,沉声说道:“陛下,灭掉吐蕃其实不难。”

“哦?”李治顿感无比诧异,看了同样一脸惊讶的武后,他看向李绚问道:“二十七郎,这可和你之前所言大有不同啊。”

“没有不同。”李绚微微拱手,说道:“陛下,在臣看来,大唐难以胜过吐蕃之因,无非地势之劣也;吐蕃地高,常人而上,难免呼吸不及,浑身易疲,但若是能在其上,待个三五年,则可有大成。”

“还是你蚕食之法的那一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