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谁让咱们实现了吃瓜自由?(2 / 2)
然而,她却拒绝了中央的工作,主动前往西域不毛之地。
在那个年代,疆省条件艰苦,挑战重重。
而吴女士仍然选择在那里潜心种瓜。
这如何不让人敬佩!
......
【那时,我国的西瓜种子还依赖进口,即便是常见的西瓜品种,其种子的本土化培育也面临重重困难。】
【刚大学毕业,细皮嫩肉的吴女士,顶着风沙和烈日,一块地一块地的跑。】
【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普查了300多个生产队,整理出了44个瓜类品种,并建立档案进行改良和培育。】
【即使她在怀孕的时候,吃什么吐什么,瘦的只剩下六七十斤,还骑着毛驴穿越戈壁。】
【她穿越戈壁可不是为了寻找爱情,而是为了寻找优质的瓜种和培育方法。】
......
洪武年间。
对农事很是熟悉的朱元璋,此时正若有所思。
大明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尤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当务之急。
他做了很多措施来推广农事。
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兴修水利,减免税收。
设置老人击鼓劝农制度,解放奴隶。
同时,他还规定有五亩地者,必须拿出半亩地种植经济作物。
若是田地多,则需按照一定比例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他深知粮食作物能够保证百姓不饿肚子,而经济作物却是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三年,大明的耕地面积增长了近七十倍,税粮收入也增长了数倍。
他还是比较满意这个结果。
但他还是觉得不够!
农业乃国家之根本,他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追求永无止境。
此刻,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改良作物品种!
袁老的杂交水稻法,说到底也是改良品种。
朱元璋的思绪渐渐飘远。
待下次殿试时,他要问问那些饱读诗书的贡士们,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
例如,田里该如何插秧,才能让秧长势更好?
他还想让贡士们去京城的田地去学习、去实践一年,也要让他们多提提关于改良品种的要求。
毕竟,大明未来的人才,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多多关注实践,关注国计民生才是。
他还念念不忘此前天幕中出现过的袁老的杂交水稻的几种稻穗,也不知有没有人寻到。
若是没有寻到,他可以先让各地统计品种,登记造册,来试试改良和培育。
想到这里,朱元璋一脸兴奋,拉着朱标开始商议起来。
......
【为华夏西瓜做出巨大牺牲的,还有吴女士的丈夫和她的儿女。】
【吴女士的丈夫是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也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来到疆省,成为她的助手。】
【1986年,吴女士的丈夫因为长期的艰苦条件患了胃癌,生命垂危。】
【吴女士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申请了长假,陪伴在丈夫身边。】
【临终前,她哭着问丈夫,你为了我来疆省,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你后悔吗?】
【丈夫平静地笑笑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甘愿做你的铺路石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