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鬼秤(1 / 1)
很早以前,在一个小镇子上,有一家百年的老粮店,叫“德祥粮店”。粮店的老板叫贾茂才,今年五十多岁的年纪,长得白白胖胖的,做事慢条斯理,见人不笑不说话。十年前他的老父亲去世了,他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德祥粮店”的老板。在他刚接手粮店的那几年,有以前固定的老客户光顾着,他们家的买卖还是很红火的。可是,到了这几年,镇上又一连着开了几家新粮店。贾茂才家的生意就慢慢地不景气了,现在还要面临着要有关门大吉的危险。
虽说是车多不碍路,但是,也是有鱼就顶虾。贾老板看着新开的这几家粮店,为了拉顾客抢生意,有的自己主动降低粮价来招揽顾客,更有的粮店以次充好卖平价粮。一时之间他们粮店的那些老主顾,有的人为了贪图小便宜,就去了别家粮店买粮食了。他看着自己家百年老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是干着急也使不上劲。后来贾茂才也挖空心思地使用了各种办法,想把顾客再拉回来,可是,也都是无济于事。再后来,贾老板为了想保住他们家的百年老店,终于想出来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粮店里照常卖优质的粮食来保住老店的声誉,价钱还不能提高以此来拉回那些老主顾。原来,贾老板在镇子上有一个莫逆之交的好朋友。这个人叫李大生,也是五十多岁的年纪。李大生是一个手艺人,他们家祖传的专门修秤卖秤,也是官家准许的专卖秤店。他们家做秤的手艺传到了李大生这一代,技艺是越来越好。在小镇上人们一提起修称匠人李大生,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的,都夸此人不但手艺杠杠的,而且为人还本分老实有原则。
有一天,李大生正在秤店里忙乎着,听见动静他抬头一看,原来是老朋友贾茂才来了。他放下了手里的活计,站起来高兴地说道:“老弟今天怎么有闲空,到我的小店里来了?正好朋友给我送来了两瓶好酒,今天咱哥俩一起品尝品尝。”贾茂才拱了拱手,也客气地说道:“多日不见老兄了,我就特意过来看看你。”
他们二人说着话来到了里屋里,寒暄了几句以后,贾茂才就把他们家粮店里的情况,给李大生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又说道:“老兄啊,咱们都是生意人,也都是祖传的老店了。我们家的粮店,不能眼看着就毁在我的手里呀,你帮我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我家粮店的生意,再和以前一样火起来呢。”李大生听了贾茂才话以后,憨厚地笑了笑,然后说道:“老弟呀,我就是一个修秤的,我怎么能给你想出好办法来呢。”贾茂才听到这里,这才把他来的目的告诉了李大生。原来他想到的救活他们家粮店的办法,就是想让他的老朋友李大生给他做两杆特别的秤。在以前,国家规定的秤,都是十六两一市斤来计算的,不像今天是十两一市斤的秤。他想让老朋友,给他修两杆十五两一斤的一大一小两杆秤。这样他们家的粮店里,以后天天往外卖粮食的时候,每卖一份粮食就能少给顾客一两或者是更多,这样顾客买的粮食越多他们就少给的越多。用这个办法来增加粮店里的利盈,反正称粮食的时候秤是高高的,顾客也看不出来。
李大生听了好朋友贾茂才的话以后,心里一下子没了主意。他心想:不给他做这样的鬼秤吧,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也过不去,给他做了吧就违反了做秤的祖训。他是既不能推辞又不能应承老朋友的请求,真是左右为难。这时候贾茂才也看出来了,李大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他也没有再多说话,就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圆场,说道:“老兄啊,你也不要为难,咱先考虑考虑再说吧。”说完他就离开了李大生的秤店。李大生看着贾茂才离去的背影,心想:怎么样才能把这件事办得两全其美呢?既不得罪老朋友,还不能违背祖训。他想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早晨,他还真的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
他从店里挑选了两块他珍藏了多年的檀木,精心地给贾茂才做了两杆,十七两一市斤的一大一小的两杆秤。他这样做虽然是有违祖训,但是,他起码阻止了贾茂才用鬼秤欺骗顾客的行为,自己的良心上也过得去。他做好了秤以后,没等贾茂才自己来取,他就亲自把这两杆特别的秤,给老朋友贾茂才送去了。贾茂才见了秤,高兴地要请李大生吃饭,以此来感谢好朋友给他帮了一个大忙。
贾茂才拿到新秤以后,就把店里以前用的老秤都扔掉了,换上了这两杆特别的新秤。自从他换上了这两杆新秤以后,粮店里的生意却又慢慢地好了起来。不但他们的老客户又都回来了,而且全镇子上的住户,也基本上都来买他们家的粮食。来买粮食的人都说,还是这老店好啊,不但卖的粮食成色好还不缺斤短两。原来,来贾茂才老店里买粮食的人们,有的回家以后拿出自家里的秤,称一下买回来的粮食看看够秤不够秤。因为他们在别人家粮店里买的粮食,有时候会缺斤短两。结果这回一称,买回来的粮食不但够秤,还每回都多出一两二两的来。就这样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的,全镇上的人就都知道了,都知道贾茂才家卖的粮食每次都多给一些。爱赚小便宜是人的天性,既然有小便宜赚,所以人们都来他们家粮店里买粮食了。
贾茂才天天看着这么多人来他们家粮店里买粮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到了年底,他把店里余下的粮食盘点了一下,算了算全年的收入。今年一年挣的钱,比往年三年挣得还要多。可是,他到现在还蒙在鼓里,还不知道是老朋友救了他。李大生用的这个办法,就是商家常说的一句话:做生意靠的是诚信和薄利多销的原则。李大生也摸准了消费者的心里,虽然老朋友看上去有一点小小的损失,但是,粮食卖的多了,挣的钱那就一定多的多。这样他既帮了老朋友的忙,自己也从良心上说得过去,还救活了这家百年的老粮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