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这丫的好帅!(1 / 2)
“结账!”
“好嘞!”
掌柜见杨正山选的这些书,胡子都差点笑歪了。
无论是功法还是兵法,在他这里都是一些存货。
像这样的存货,一年都不一定能卖出去一本。
没想到今天碰到个脑子进水的,居然一次性买了六本。
“客人慢走!”
离开书铺,杨正山又去宝药阁买了一株百年人参。
足足七百两银子,差点没把杨正山心疼死。
随后杨正山又买了一些上好的茶叶、皮毛和布匹。
“玛德,以后要多攒点家底,不然送年礼都没钱!”
杨正山心里暗暗吐槽着。
这一天,他花了一千多两银子,若不是卢二爷的那两千两谢银,他是真送不起礼。
他也不管杨明诚准备的怎么样了,再小院中又住了一夜,便会返回迎河堡了。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半个月,也就是说他要在半个月内写一本兵法。
时间紧迫,杨正山急匆匆的跑回迎河堡就一头扎进书房中。
一开始他是想写一本练兵实纪的,可是琢磨了很久,才发现这练兵实纪并不好写,许多东西都要仔细斟酌之后,才能写出来。
队列、战阵,这些训练看起来简单,但写起来却很难,每项训练的目的和原因,都要有说明才行。
若是有时间的话,杨正山可以慢慢琢磨,早晚都可以写出来。
可他现在急着给周兰送年礼,这时间肯定是不够。
没办法,杨正山只能先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指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共分六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套又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有些东西不去想的话,觉得自己记不全,可天天琢磨起来,又会发现自己能全部记起来。
杨正山绞尽脑汁想了五天,终于把三十六计全部记起来了。
然后他一边按照自己的记忆编写下来,一边又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了修改。
之所以是编写,而不是默写,是因为杨正山无法一字一句的全部默写下来,只能按照自己想法和语言重新编写。
至于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围魏救赵,这里的历史上都没有魏国和赵国,又哪里来的围魏救赵?
杨正山想了想,将围魏救赵改成了围城打援。
两者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就算是有差别,反正都是他编写的,他说是就是,这个世界肯定没有人来反驳他。
三十六计总共也没有多少字,杨正山只花费了两天就完成了初稿,之后又花费了三天仔细斟酌,仔细修改,最终成册。
腊月二十五。
杨正山带着自己编写的《三十六计》,以及两大车礼物去了建宁卫。
年底了,周兰依然很忙。
忙着练兵,忙着处理军务,同时也忙着送年礼。
不过周兰送年礼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只需要安排仆从跑腿即可。
杨正山来到建宁卫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见周兰,而是先去了赵远那里。
赵远在建宁卫有个大院子,他可以暂时住在赵远这里。
安顿下来之后,杨正山就开启了拜访之旅。
建宁卫有一个指挥使,两个指挥同知,三个指挥佥事,以及两个镇抚。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守备官厅和巡按监察院。
凡是有名有姓的官员,杨正山都送上了一份年礼。
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一斤茶叶,两张看起来不错的皮毛,另外还有几匹从罗家布庄买来的绸缎。
根据官职的高低,送上的年礼有增有减。
杨正山也不是想去讨好这些官员,他只是想表表心意,让对方知道自己没有忽略对方。
至于对方对年礼是不是满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满意,杨正山也没办法,他就这家底,总不能让真的让他倾家荡产吧。
关键是就算是他倾家荡产,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其实很多官员也不在乎他的年礼,甚至都没有出面见他,只是让下人把他打发了。
态度好点的,就给杨正山准备一份还礼带走,态度差点的,就只有一句我家大人知道了。
人情冷暖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两天的时间,杨正山将建宁卫的所有官员全部走了一遍,其中也见到了不少官员。
比如建宁卫指挥使钟滦,宁州城守备沐秋。
这两位大概是知道杨正山是周兰的人,所以对杨正山的态度还算好,不但亲自接见了他,还给他送上了一份还礼。
等其他人都打理的差不多了,杨正山这才前往参将幕府拜见周兰。
幕府内,杨正山跟着一个随从走进正堂。
不过在他跨入门口的时候,他微微顿了一下。
因为正堂中不只有周兰一人,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此人身穿一袭宽大的儒衫,面容俊逸,自带一股温尔儒雅的气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