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扩建计划!第二艘052C下水!(2 / 2)

加入书签

刘华明正色道。

这些可都是高精尖设备的核心技术。

一下子全都放出去,必然会引起很大的轰动,同样也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如何出手,也需要好好探讨才行。

没办法,实力底蕴还不够,做事当谨慎为先。

“首长,还有一件事!定平明年年底打算扩建一体化军工厂,岂不4500亩!根据我们能够提供的军费,再适当增大!”

许栋国道。

“所以我考虑的是,一方面,明年军费可能还需要多争取一些!另一方面,我们海军需要扩大招生,不然人手就不够了。”

“还有这事?”

刘华明内心再次一震。

刚还高兴技术卖了就有钱了。

现在来看,估计明年一年加上上面分配的军费预算,又要全都砸进去了。

“明年三月份,扩大招生!具体的,你来安排!”

“是,首长!”

挂断电话后,刘华明激动的在原地来回踱步。

军费!

军费!

永远都不够的军费啊!

后期还是要想办法把外售渠道打开才行!

这还没有量产呢!

一旦量产,钱那是哗哗的流。

没有长期稳定的额外入账,说不定明年、后年又要缺钱了。

7号晚上,刘华明安排的人秘密抵达一体化军工厂,将所有的技术资料都带了出来。

后续半个多月,刘华明安排负责接触民企的人,开始在各地活动起来。

月底,一体化军工厂的一通电话打到了许栋国这里。

当天晚上,周庆磊带着原295位海军战士,还有一批负责押送资料的人员进入了一体化军工厂。

12月1号凌晨,所有高精尖设备的技术资料全都被带走了,而周庆磊等人则留了下来。

半个月后,北方海域军舰基地岸口,神色激动的许栋国站在寒风中,翘首望向茫茫海域。

终于,视线尽头一个黑点浮现。

许栋国知道,第二艘属于北方舰队的052C来了!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

海风吹过,碧波荡漾,刺骨的寒风都没有吹散许栋国内心的激动。

半个小时后,052C靠岸,周庆磊走下军舰道。

“首长好。”

“辛苦了,周庆磊同志!”话毕,许栋国按捺不住道:“走,上舰看看!”

8月1号第一艘052C下水的时候,许栋国和刘华明等人登上过军舰,亲自参观了052C下水实测。

一晃都四个半月过去了,再次看到052C,他还是非常激动的。

一个小时后,许栋国心满意足的走下了军舰。

满足!

太满足了!

北方舰队一艘052C,一艘052B,加上一艘051C,和一艘护卫舰,都可以对抗海自一整个整编队的八八舰队了。

刨除053H3护卫舰不算,北方舰队也算是全部进入现代化领域了。

前后一年,这个差距不可谓不大!

去年这个时候,956E还是宝贝呢!

可现在呢?许栋国根本就看不上了。

052B都能压着956E打,更别说更加先进经过实战检验的052C了。

“我海军迎来了好时代啊!”

许栋国激动道。

千禧年,海军崛起的开端。

此后几天,蓝星联盟大会在雄鹰部落召开,雄鹰部落代表提出对克伊部落动手的提案,因白熊部落的反对,而一票否决。

消息传到大酋长这里,将他气得不轻。

奈何白熊部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目前还不太好收拾。

随后,大酋长召开高层会议,商讨对策。

经过三天的激烈探讨,‘生化洗衣粉’方案提出,全票通过。

就等下次蓝星联盟会议召开了。

而雄鹰部落部落在中部地区的部署,因已经进行了大半。

五支航母打击群已经调配完成三支,还有两支,一支已经在路上,最后一支还在紧张调度中。

相比之下,日不落部落由于距离足够近,他们支援的航母打击群已经就位。

总计六支航母打击群,四支已经就位!

整个中部地区,阴云密布。

千禧年12月30号上午,北方舰队指挥部。

许栋国正在筹算卖掉的技术的总费用,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首长,北方造船厂来电。”

一听到北方造船厂,许栋国眉头猛地一挑。

腊西部落的两艘051C终于生产完了么?

“转进来!”

“是,首长!”

很快,电话里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报告首长,两艘051C已经舾装完毕,请指示!”

当天晚上,一架专机直接降落在青岛。

31号凌晨,德米特里和张召新等人一起,来到了北方海域军事基地专门停靠两艘051C的岸口。

从特莎部落得知051C能过穿过茫茫海域,德米特里内心早就盼望了。

所以他收到赵全发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亲自赶了过来。

看到两艘全新的051C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德米特里内心起伏不定。

张召新笑着道:“德米特里先生,请。”

登上军舰,德米特里脸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

两个小时后,对051C的检查结束。

这两艘051C和当初手下带回来的数据一模一样。

这是完整版的051C,不是技术阉割后的!

德米特里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有了这两艘现代军舰,后续和耳土部落的交手,就有了底气。

再也不会出现岛屿沦丧的局面了!

他已经想好了,这两艘军舰一抵达,立刻派人抓紧上手。

然后找个机会,和耳土部落干一场!

也正是他这个想法,使得051C在中部地区一下子声名鹊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