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开始(2 / 2)

加入书签

关中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片的肥田,眼中仿佛看到了秋后的丰收,兴化人也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片的平原,兴化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水相似,地却不如夷州这么多。

所有人看着这些宝地抛荒,既心痛又心焦,以前关中可没地,就算有地,也是十年九灾,年年闹荒,岁岁死人。关中的庄稼要长起来,那可是命运多舛。还没长的时候,碰上旱灾,等到成熟的时候是雪灾,再到丰收的时候,是人祸,党项人来打草谷了,许多的庄稼更是没有到成熟的时候就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梁川说了,这地方以后每年的秋粮,只要纳大宋的三成!

都说大宋好,大宋是历代的顶峰,可是这时代,依旧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

夏交钱秋交粮。

交的粮可不是一斤两斤,更是不是一成两成,地里出产的粮食,十成你得交出去五成以上,边疆的将士可还饿着肚子呢,没粮食吃拿什么打仗,朝廷里的相公也还没发俸呢,不交粮,相公们吃什么?

这可是五成以上啊!

老百姓能不哭吗,好不容易打起几十石的粮食,白白一半就要交给朝廷!关键这还不是朝廷下来的收的,你他娘的要给当官的相公们亲自扛到米仓去!

什么?你小子扛不动?

那行,交点脚力钱,官府吃点小亏帮你扛!

五成的粮税,老百姓已经要给仁宗小儿跪下来磕头喊万岁了!

许多的地方,粮税都在五成以上,只高不低。

许多人都会想,朝廷哪里会知道他们这一年打了多少粮食,谎报一点不就行了,剩下都是自己的!.o

呵呵,朝廷办了那么多的衙门,里面每个都有六曹,养这么一大帮人可不是吃干饭!

农民的地全在衙门的户房里登记着呢,谁家几亩几亩一清二楚,要是没有登记的,那就是荒地,无主。朝廷便有处置之权,老百姓哪里敢不去登记,都得乖乖地记!

这一笔下去,多少田亩就宣告了你来年要交多少粮食。

朝廷可不管你今年水旱蝗害如何,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你也得准时把该交足的粮食扛到衙门的库房门口登记造册,缺了朝廷的粮食,那跟造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朝廷通过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将农民当成猪一样死死地绑在土里面,让他们饿不死,又让他们富不起来,当官的权贵,就像附着在他们身上的蛆虫,榨着农民的最后一滴血,永世不得翻身。。

为什么梁川一提出口号,以后的田赋只收朝廷的三成,那是多少,相当于自己以后种出了十石粮食,那便只要交上近两石就成。。

农民比谁都清楚,他们种的地永远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要么是朝廷的,要么是权贵的。

现在不是朝廷的,是梁家的!

该交的还是要交,梁家,太仁慈了!

他们恨不能马上给梁川披上一件黄大的大袍子,让梁川安心在家里呆着,他们出来抢土地!

就冲着梁川这一句话,关中的秦人子弟交出了近七百条的人命,但是他们眼泪没有落下一滴,他们知道,这些兄弟死了,是为了更多的兄弟将来有一个好的去处,有一个好的归宿!

土地,便是所有人活的那一线光!

梁川并不

看中土地。

如果他想要走农业这一条路,西南有大片的土地,完全不需要来夷州。农业的产值在任何时候都非常的低,梁川知道,要活下去,必须让资本主义的种子提前萌芽!

道理是这样,不过,农业永远是基础,一点都不能荒废!

一千年后,农业税废止的时候,许多人的反应并不大,他们甚至对这玩意没有概念。

但是如果今天有一个皇帝说了,他要把农业税废了,那他的江山,可能会非常的稳固,但是只怕要饿肚子。。

梁川对着苏渭道:‘现在不缺人,缺牛,去,咱们澎湖周边那么多的岛屿,上面有那么多的野牛,把它们全给拉回来,驯化好了,以后可以耕田用!"

苏渭笑了,正愁耕地用人力去拉犁费事,梁川就给了一个好主意!

梁川看了一眼他们耕地的犁,也陷入了沉思。

印象当中,这个时代的犁应该得到了改进,为什么手下的人使用起来,还是有一种非常笨的感觉!

梁川却不知道,技术需要的是传承,更需要有人来推广,可是在这种消息闭塞的年代,哪里有什么传承。

夷州岛上可是连个官府都没有,知识在这年代靠的就是官府的劝学劝课,官员有心来推广,地方上的农业才能得到发展。

官府也希望老百姓的粮食能多打一点,这样他们能收到的粮食就会多许多,否则他们连朝廷摊派的任务都完不成!

要是没人搭理这种事,一百年还是老样子,夷州就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

怎么改进这个犁,梁川要好好想一想。

‘交给沈括一个重要的任务,让他把你们手头的这块大疙瘩好好改进一下,要求非常简单,那就是要省力,还要好犁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