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 贾蓉:我岳父大人又高升了。(1 / 2)

加入书签

……

贾敬原本是打算主动找老戴商量一下,如何借着盐商一事调兵攻打荷兰什么公司,好给大孙子未来铺路。

没想到瞌睡有人送枕头,他还没找老戴,老戴倒是先找上他了。

“贾阁老,快救救咱家。”

当晚,戴权就风急火燎的来宁国府找上贾敬。

贾敬微微一笑:“什么事?戴公公慢点说,先吃杯茶。”

“哎呦,咱家现在哪有功夫吃茶。”戴权拉着贾敬的手,心急道:“还是登仙阁的事,尚缺着两百万两银子,太上皇命我马上凑齐,否则我人头不保啊!”

“哦。”

贾敬把戴权引导上座上坐了,扶了扶胡须面带严肃道:“居然这么严重?”

“可不是!”戴权左右看了看,小心翼翼道:“太上皇最近越发迷恋修仙了,还招了一个名叫卜灵子的老道进宫,天天跟着打坐修炼。”

贾敬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打坐修炼倒也罢了,还能静心养性,只要没吃仙丹就好。”

戴权有些无奈道:“太上皇都已经迷恋到这份上了,吃仙丹还不是迟早的事情?咱家就怕……”

“放心,太上皇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贾敬忙安慰戴权说道。

“希望如此吧。”戴权点了点头,忽然道:“先不说这个了,贾阁老快想想办法,从哪里再搞些钱来。”

正题来了!

贾敬吃了口茶,微微一笑:“办法倒是有一个。”

戴权喜道:“哦?什么办法?贾阁老快快跟咱家说来。”

贾敬道:“那几家盐商有下落了。”

“真的!”戴权一下子站了起来,搓着手道:“那几家小崽子在哪里?”

那可是上千万两的银子,一旦把人捉住,不但太上皇龙颜大悦,他自己也能趁机再捞一笔。

太上皇若真是执迷炼丹,能活几年还说不准呢,一代天子一代太监,他不得不为回家养老做准备。

贾敬正色道:“还是在西洋人那边,上次台州岛围剿时被他们提前得了风声,又往南跑了。”

戴权:“吕宋那边?”

作为大夏权势第一的太监,戴权不但熟知大夏两京一十三省,就连南洋也是了解不少的。

贾敬点点头,道:“可能吕宋还要往南一些,据说是西洋人建的一个什么公司,在我们大夏南海上横行无忌,公然收留我朝钦犯,十分不将我朝放在眼里!”

“岂有此理!”戴权气的拍了一下桌子:“不如出兵剿灭,扬我大夏国威!”

“戴公公言之有理。”贾敬微微一笑:“而且西洋人好像都有钱呢,上次台州岛上不就有些收获……”

“哈哈。”

戴权立刻会意。

“派谁去剿灭西洋人合适?”

贾敬想了想道:“还是林如海吧,太上皇有意继续封海,两淮海军作用不大了,就让他们出海追击钦犯,至于军饷户部那边暂时应该可以出一百万,前期够用了。”

上次给了户部一百万,现在应该收回来了,大不了剿灭西洋人之后再补给他们一百万。

想来刘言不会不同意的。

戴权闻言正色道:“此乃老成持重之举,就这样吧!阁老去内阁拟本子,我们司礼监马上就能批了,至于太上皇那边咱家一会儿会去说的。”

“好!”

正所谓内外勾连做事不难,二人一拍即合,制订了下南洋追击钦犯,扬我大夏国威的军事计划。

而后戴权又道:“追击钦犯,剿灭西洋人毕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现在登仙阁的建造迫在眉睫,贾阁老有没有办法暂时借到银子?后面银子到了再补上。”

贾敬笑道:“借银子倒也不难,马上就要到冬天了,经过去年一年蜂窝煤畅销全国,今年必将有更大的利润,先拿出一百万来应急不难。”

“这个……”

戴权欲言又止。

“怎么?”

贾敬疑惑问道。

戴权讪讪道:“前个月刚刚提前支了一百万银两,现在怕是……”

贾敬疑惑。

“支了一百万?做什么了?”

戴权道:“太上皇重启锦衣卫的事情贾阁老也知道吧?”

贾敬点头:“知道一些。”

虽然这件事不论文臣还是武将勋贵都有很大抵触,但却不能明目张胆的阻止。

否则不就成了心虚么!

戴权继续道:“这几个月锦衣卫膨胀的很快,全国各处足有两万余人了,各地的锦衣衙门也相继建立起来,这里面有许多都是重金聘请的,花费着实不小呢,都是从蜂窝煤里面出的。”

贾敬:“……”

皇帝手里就不能有钱。

随着地位日益稳固,贾敬的心态也渐渐的发生了变化,从一味地讨好太上皇,给太上皇捞银子,变成了忠臣良臣。

要劝诫太上皇。

不能一味地挥霍无度,享乐。

“贾阁老,麻烦你再想想,还有别的来钱门路么?”戴权声音略带焦急的问道。

“别的…”

贾敬想了想,道:“要不百官募捐吧。”

他虽然有钱。

但。

那都是留着为江山社稷出力的,还要留给大孙子一部分,不能为了太上皇一己之私拿出来。

戴权:“……”

募捐?

开玩笑了是吧。

哪怕真能捐个三万两万的,能做什么?

“贾兄,别闹。”

“再想想别的办法啊。”

贾敬无奈道:“要么先跟户部借五十万吧,跟刘言说明年还他六十万,另外五十万只能从太上皇内帑出了。”

戴权虽然还不甚满意,但也勉强有了交代。

“户部……还要麻烦贾阁老去说,咱家不屑跟那帮迂腐打交道。”

那帮人私下里叫他老腌狗,他都是知道的。

贾敬微笑:“好说。”

……

户部。

尚书刘言苦着脸,道:“阁老大人,国库真没钱了!”

“少来。”贾敬摆手,微笑道:“别想哄我,我知道今年的盐税已经下来了,这一波五百万两的盐税可把你们吃的盆满钵满。”

刘言忙摇头。

“贾阁老慎言。”

“你别提那五百万两盐税了,还没入库,已经有几家眼巴巴的瞅上了。”

“哦?哪几家?”贾敬问道。

刘言道:“首先一个,西北,漠北两地的军饷,今年又欠了三个多月了,补齐了发就是两百万两。”

“另外两处节度都向朝廷诉苦,抱怨军械落后,连年征战导致刀枪不利盔甲破损,需要更换一批,兵部那边已经着手开始打造了,又是一百多万两。”

贾敬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是知道的,边军清苦粮饷不能少了,再有跟草原上的鞑子打交道,兵甲必须要坚固,这些钱不能省。

“还有呢?”

刘言继续道:“皇上要了五十万两,这是定例无需多说。”

“太上皇那边今年比往常加了不少,拿去了一百五十万两。”

“另外陕西山西两省大旱,河南遭了蝗灾,都要振济,阁老您给算一下还能剩多少?”

贾敬闻言,皱眉道:“以往灾荒不都是从赋税里面出吗?怎么今年要从盐税里面出了?”

刘言苦笑道:“赋税的情况想必阁老也是清楚的,一年比一年少,在过几年,全国再多几千上万的秀才,赋税直接减半也是有的。”

一旦成为秀才,不但可免除一家人徭役以及赋税,成为士族阶级享朝廷津贴,还可以收大量带着田地上门投靠的奴仆挂在名下,同样可以免除很大一部分苛捐杂税。

这也就导致赋税一年竟比一年少。

贾赦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甚至有办法他也不敢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