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这我知道呀!(1 / 2)
陈阳将宋书拿在手里,目光扫过泛黄的书页,指尖轻轻摩挲着书页的纹理,一股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脑海中浮现出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很快便认出这是一本什么书了——宋代林希逸创作的《鬳斋考工记解》。陈阳心中暗自思忖,这并不是因为他对古籍鉴定有多么高深,而是因为在这个年代,宋书实在是太好鉴定了。
首先,宋代书籍大部分使用两种纸张:白麻纸和黄麻纸。这两种纸张,对于陈阳来说,简直如同孩童的涂鸦一般容易分辨。它们都是用麻纸制成,制作工艺相对原始,对着灯光一照,就能清晰地看到纸张上纵横交错的麻纤维痕迹,而且连纹比较粗,大约有两指宽。
白麻纸
陈阳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的宋代书籍,那些纸张上的粗连纹和粗糙的纤维,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他知道,凡是出现这种粗连纹,并且纤维表面比较粗糙的纸张,都属于麻纸,也就是早期纸张。至于具体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只要亲眼对比过两种纸张,就能一眼分辨出来,根本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
黄麻纸
其次,宋书的版式和行格都非常规整,每一行的字几乎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整齐划一,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列队一般,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这让陈阳联想到华夏阅兵仪式上,士兵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与宋书的版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版古籍并非近代才开始受到追捧,早在明代就已价值不菲。明末藏书家钱谦益和毛晋,大力宣扬宋元刻本的价值,并大量收购,引领了后世收藏宋元刻本的风潮。到了清代乾嘉年间,宋元版古籍更是珍贵异常,即使是残缺的书页,也有人争相收藏。
一纸宋书一两金,这句流传甚广的话语,足以证明宋书在当时价值连城。也正因如此,后世仿造宋书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过,在这个年代,仿造宋书的人还比较少,毕竟这门手艺技术要求高,费时费力,而且收藏古籍的人也相对较少。
陈阳对古籍收藏并没有多大兴趣,他深知这门学问博大精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不过,他倒是听说过一本名为《加德亲历:古籍拍卖风云录》的书,作者拓(tUò)小堂是嘉德拍卖行古籍善本部的总经理,自1993年进入嘉德以来,亲历了无数古籍拍卖的盛况。在这本书中,拓小堂详细记录了加德拍卖行经手过的每一本古籍,从收集到拍卖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不为人知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古籍彩页,可以让读者一睹珍贵古籍的风采。
陈阳的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迅速扫过那本宋代林希逸创作的《鬳斋考工记解》,然后,他整个人就像被雷劈中一样,呆立当场。紧接着,他猛地转头,对着谢明轩大喊一声:“明轩,手套!”
谢明轩被陈阳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吓了一跳,他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慌慌张张地回答道:“师傅,我……我没带啊!”他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心里暗自嘀咕:谁没事来拍卖行还随身带着白手套啊?我又不是来这里当服务员的!
陈阳可没时间听谢明轩的解释,他那双眼睛像雷达一样,迅速扫视着周围,突然,他发现一位女工作人员手上正戴着一双白手套。
就是你了!陈阳二话不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那位女工作人员面前,一把抓住人家的手,那动作,简直比猴子捞月还要快。那位女工作人员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陈阳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她瞪大了眼睛,一脸惊恐地看着陈阳,仿佛看到了什么怪物一样。
陈阳可顾不上那么多,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女工作人员手上的白手套摘了下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戴在了自己的手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仿佛练习了千百遍一样。
这时,刚才那对男女已经被工作人员团团围住,他们正试图强行突破重围,嘴里还振振有词地狡辩着什么。周围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也纷纷围了上来,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陈阳看到这一幕,眉头一皱,他伸手指着那群看热闹的人,扯着嗓子大喊一声:“都别动!都给我站在原地!谁也不许动!这是宋书!价值连城的宋书!”
陈阳的声音洪亮有力,仿佛平地一声雷,震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陈阳,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陈阳喊完之后,猛地转过身,指着谢明轩的鼻子,大声说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给我过来帮忙收拾!要小心!要轻拿轻放!快!”
谢明轩被陈阳这一通训斥,吓得一激灵,他连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帮忙收拾地上的书籍。他刚走出两步,就看到工作人员正拦着那对男女,不让他们离开,心里不由得感慨道:也是,他们把宋书一脚就这么踢了,那能让他们走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