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汉!汉!汉!【本卷完】(1 / 2)

加入书签

厮杀、无尽的厮杀。

最后剩下的只有满地的荒芜以及血肉之骨,汉王刘邦站在高处城楼之上,脸上带着平和的神色望向下方的尸山血海。

他不由得低声感慨的说道:“一将功成万骨枯,诚不欺我。”

张良的脸上带着些莫名的悲哀,但他依旧是强行打起精神来:“王上,秦中车府令求见。”

刘邦神色一闪,他看向身旁的张良眼睛中带着一抹期待之色。

秦国的中车府令求见?

会是他所想的那个事情么?

“请——”

片刻后,在刘邦满是期待的眼神中,一个人影缓缓的走上城楼,此人身上依旧穿着秦式的衣袍,面容严峻而又肃穆。

他的双手中捧着一卷玄色的绢帛以及一方印玺。

下意识的,刘邦的眼神就被那印玺吸引了过去,而后低声喃喃自语,仿佛是被吸引去了心神一样:“难道是传国玉玺?”

是的,传国玉玺。

始皇帝以和氏璧为雕刻的传国玉玺,其上烙印着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中车府令走到了刘邦的身前,眸子中的神色看不出什么端倪,只是轻声说道:“陛下旨意,请汉王接诏吧。”

刘邦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询问是什么诏书,直接跪伏在地上。

中车府令展开手中的诏书,一字一句的念着其中的内容。

“咨尔汉王: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秦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祇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中车府令的声音中带着悲怆,但声音却没有丝毫的颤抖,只是一字一句,句句坚定的念诵着自己手中的诏书。

诏书念及“以肃承天命”的时候,这位中车府令的眼神中划过一抹嘲讽之意。

天意?

天意不及人数!

“汉王接诏吧。”

刘邦跪伏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伸出手,举过头顶,接过中车府令手中的诏书。

他方才站起来,就听见耳边传来那位中车府令的声音。

“汉王殿下,陛下临终有言,望尔倾听。”

刘邦恭敬的站在那里,低声细语道:“臣邦,恭耳以听。”

中车府令这才道:“陛下有曰:哀哉,朕之大秦倾覆,乃不为天命之说,实为人事之失。”

“望尔以此为训,行我大秦之制、改我大秦之书,继我大秦始皇帝之遗志,以令天下人之数,得万民黔首之约。”

“若违昔日尔之誓言,岂不闻我赢姓当复归耶?”

他低着头看向刘邦道:“陛下之言,已然尽数说与汉王。”

“汉王可曾明白陛下的一番苦心?”

刘邦声音恭敬不带丝毫的害怕与恐惧,轻声说道:“邦谨记在心。”

说完这话后,刘邦才看着中车府令道:“府令一路辛苦,不如入殿一叙?”

中车府令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是看着刘邦再次询问道:“不知汉王殿下准备如何处理陛下、丞相、上卿、上将军等人的尸首?”

刘邦没有丝毫犹豫:“我大汉承袭秦国天命,受陛下之禅让,自当以子嗣之礼而为陛下善终。”

“昔日陛下已然开始修建皇陵,我会将陛下葬入秦皇陵之中。”

“至于丞相等三人”

刘邦略作思考便开口说道:“三人便与陛下一同葬入皇陵陪葬,以示三人忠心、大秦武烈,不知府令以为如何?”

那人这才是松了口气,而后躬身行礼,将手中的玉玺随手扔在地上,而后从怀中拿出一个小小的紫檀木盒子。

当那玉玺被中车府令扔到地上的时候,刘邦的眼睛都要凸出来了,但是他知道这位肯定不会做这种事情,因此耐心等待。

直到看见中车府令从怀中再次取出来一方印玺的时候,他的心里才猛的松了口气,背后的汗水直流。

看来若不是自己方才的对答以及行礼恭敬,这位恐怕就要给自己一方假的印玺了

看着刘邦一脸的汗水,中车府令这才脸上带着歉意,声音略微有些尖锐的说道:“还请陛下见谅。”

“这并非是子婴陛下所吩咐的,而是奴婢自己的主意。”

他看着远处的方向,声音中带着哀伤:“陛下虽然不在乎身后事,吩咐我来了之后便将诏书以及玉玺给了陛下。”

“但奴婢侍奉了子婴陛下一生,不愿陛下最后落得一個尸骨无存、曝尸荒野的下场。”

“因此做了一方假的印玺。”

“若是陛下不愿意善待子婴陛下,那么这真正的传国玉玺奴婢便会带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等有一日,将其交给真正应当拿着的人。”

“奴婢不识字、没有读过书,人也不聪慧。”

“知道这样可能会破坏了子婴陛下的大事,但却依旧如此做了。”

他十分从容的说道:“还请陛下责罚。”

刘邦则是将行礼的中车府令搀扶了起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府令这是说的什么话?”

“您这是忠心于陛下啊。”

哪怕是禅让诏书已经落到了刘邦的手中,刘邦依旧是没有改口,依旧是称呼子婴为“陛下”。

远处天日昭昭,一切都已经改变了模样。

公元前194年,历史中刘邦已然丧生的一年。

如今的汉高祖十年。

刘邦得到了秦皇子婴的禅让诏书而称皇,正式成为了这华夏大地的万王之王,唯一的皇。

改口称朕,而大赦天下。

其尚且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便已经开始分封功臣。

而这位新的高祖陛下第一个分封的功臣不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张良、也不是为他覆灭楚国、甚至最后一战覆灭大秦而做出杰出贡献的韩信。

更不是一直追随他的萧何、陈平、曹参等人。

也不是在当初乌江之畔杀了项羽,瓜分项羽尸体的众人。

而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人。

或者说一个家族。

陈氏。

高祖十年。

高祖成为皇帝的第一年,尚且未曾改元的时候,就开始分封“陈氏”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