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这个小说,就叫做《悬崖》好了(1 / 2)

加入书签

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默言刚刚给张潮他们上完一节写作课。

默言这节课的主题是——寻找失落的精神故乡。

他在课堂上提到:“我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很苦闷,因为找不到东西写,看报纸听广播,到处收集素材,发现什么都不好……到了1984年,我写了篇《秋水》……地域化可能是作品成为伟大作品的条件……所以作家写作时没有必要去回避故乡,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从故乡的资源里寻找写作的素材与灵感……”

“……故乡只是一个想象的起点,需要我们不断去超越。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的故乡是无边的、开放的,是可以让你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的。”

下课以后,同学权勇先把张潮叫住,说请他到外面吃个饭。

张潮道:“都是同学,您有事说就行,没必要这么见外。”

权勇先道:“那我可真不敢开口了。”

张潮道:“好吧。但别去外面吃了,我们就去学校里的西北餐厅吧,那儿的面好,我吃碗面就成。”

权勇先见张潮十分坚决,也只好随他去了西北餐厅。

西北餐厅自然是以西北风味为主,张潮点了一份过油肉拌面,权勇先给自己点了个炒面,又点了十个烤串,一份酱牛肉。

吃完面条撸完串以后,张潮再次问道:“具体是什么事啊,这么为难?”

权勇先放下筷子,叹了口气,从包里掏出一叠稿子,递给张潮后道:“你先看看。”

张潮把碗筷拨到一边,擦干净桌面,开始认真看起剧本来。

权勇先给他的是一份电视剧的剧本,讲述了发生在东北的抗日故事——留日归来的外科医生刘东亮试图营救抗日英雄,虽未成功,但受其触动加入抗日组织,化名为“雪狼”,与日本军队以及汉奸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是个谍战剧,剧名就叫做《雪狼》。

张潮很快看完了前两集,把稿子放了下来。

权勇先满怀期待地问道:“怎么样?”

张潮点点头,道:“至少从前两集来看,还是很有吸引力。尤其是主人公刘东亮,没有简单地就把他设定为同志,而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样人物就更细腻的多。”

权勇先松了一口气。

张潮问道:“你给我看这个剧本,不是就想让我点评一下的吧?一定还有别的事。你尽管说罢,别为难。”

权勇先道:“其实,其实我想问问你,有没有门路帮我把这个剧本卖给影视公司?”

张潮奇道:“这么好的剧本,你直接投不行吗?”

权勇先叹了口气道:“哪有那么容易。虽然我写还有点名气,但是出不了黑龙江。这个剧本早写好了,最开始通过关系投给了我们龙江的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压了一年多,最后告诉我拍不了。说是中心资金紧张,拍了怕亏本。

我来了燕京以后,也投过一些影视公司,但是都没有下文。后来人家和我说,现在这些影视公司手里的剧本能从地板摞到天花板,不是熟悉的或者有名的编剧,制片人压根就不会看。”

张潮道:“你想让我帮你转交给影视公司?”

权勇先点点头,道:“是。老哥就是想请你帮我这个忙。你不是和那个华宜熟悉吗?他们也投电视剧。”

张潮陷入了思考当中,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拿起稿子看了起来。

权勇先见状,叹了口气道:“现在写是真赚不了什么钱。短篇、中篇发在文学期刊上,稿费最多也就几千块,多的万把块。长篇如果拿不到扶持资金,出版社那边排队得排到猴年马月,就算出版了,几千本的首印都不一定卖得完。”

说到一半,他用羡慕的眼光看了看张潮,然后才接着说道:“还是编剧赚钱啊。一集电视剧剧本,少说也要几千块,一部剧就有十几万,这还不是不出名的——现在当‘作家’,难啊。不如做编剧。”

权勇先说的也是实情,作家改行当编剧是个潮流。文字不能充分商品化,是很多作家的遗憾,所以他们要削尖了脑袋,往影视剧行业里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