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无之贵贱在其需(2 / 2)

加入书签

中午海鲜锅开始涮,扇贝、牡蛎、海参、海螺、马鲛鱼、鳕鱼。

海参没有活的,都是东北那里捕捞完后去了内脏等东西又煮的,然后就直接冻了,外面天气冷。

村子的人专门用盐水煮了几十口大锅的海锥,这个就适合当零嘴吃。

大人的辣炒一下,孩子们不想吃辣的就吃煮的,一个孩子发一个一边带孔一边尖细的铁片。

会吸的孩子把海锥后面插到那个孔里一掰,前面一吸就进肚,不会细的用另一边的尖扎上肉转海锥取肉,也可以同时操作,后面先掰,再扎。

朱闻天那时海边的孩子一般用钥匙或铁丝,钥匙后面有个孔,就拿它掰,没有钥匙的有根铁丝也成。

最开始的时候辣椒贵,孩子们自己去海边刮的海锥,海边沙滩的淤泥里。

做一个铁丝的筐,后面是网兜,刮着淤泥走,然后涮海水把泥涮下去,就看到海锥了,还有其他的贝壳什么的。

大人不管的,孩子们组团,回来分,各自拿到家里煮,或者自己捡柴火,把锅抬出来,煮一大锅,分给家长,避免挨打。

剩下的就是孩子们坐在那里一吃一下午,八九十年代就这么玩儿,尤其是大连,现在还没有什么名字,归定辽都卫所属。

这些海鲜当然不是,这些是从九联城入海口来的,鸭绿江,入海口是獐子岛。

现在那个小岛上没什么人住,包括另一个大鹿岛,陆地面积大,谁愿意住岛上?干什么都费劲,种地又不合适。

这两个地方的螃蟹才多呢!不需要人工养殖,出海就能捞一大堆,不值钱,煮着吃都嫌费火。

海参也是在这里捞的,上个月大明水师自己下去捞,拴根绳子抱石头潜水下去,戴着防水镜,借着太阳昏暗的光,半摸半看地抓进篓子里,再被拽上去。

水凉,那也得下去,水师的兵怕这个?当训练了,水性好的不抱石头,硬潜。

野生海参确实好,下丘村一条街的海货店里就有,很贵,有钱人愿意买。

捞海参的大明水师有额外奖励,比如五个海参给一文钱。

小的不要捞,还能长呢,就捞大的。

宫里和村子吃,养生。

惠民药局也有,看情况决定是否给开这个药材,比如营养不良的女子怀孕了,那就得给开。

像最开始到盒饭店说谎想多要一点饭菜的小草的母亲那种,海参是好药。

目前野生的有很多,还无须人工饲养,说白了就是人工饲养的隔离区不好弄,没有材料。

“诸卿先吃旁的,海参缓冻呢,这东西需要冰,要不就制成干的,那泡一次要很长时间,还不可沾油水。”

朱元璋招呼群臣吃东西,旁边有人负责开壳,牡蛎开壳讲技巧,现在若不是下丘村的店里卖的价钱高,其实根本没人爱吃。

开个壳费很大的劲,里面的东西一煮就那么一小团。

不然也不会有蚵仔煎这种穷人吃的饭,用它和地瓜淀粉一起做饭。

因为红薯和马铃薯不一样,马铃薯,即土豆可以当主食,红薯,即地瓜粉不能当主食,烧胃。

最开始发明蚵仔煎的人绝对是个学医的,而且必须是中医,他就知道牡蛎能够治疗胃疼泛酸,这就是把吃红薯粉的胃部不适给调理回来,否则为啥非要加个牡蛎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