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生如戏(1 / 2)

加入书签

高拱暂时哑火,但张居正还没打算就此罢休,继续说道。

“洪武二十六年,鱼鳞册有田地八万五千零八十七万亩,每年纳粮赋三千二百七十九万石。到了嘉靖二十一年,鱼鳞册上有田地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三万亩,每年纳粮赋两千两百八十五万石.”

户部国库数据张居正是张口就来,最后反问了一句。

“高阁老,这是越来越宽裕吗?”

高拱脸色幽幽泛黑,你个老张,是不是看上我老高户部尚书的职位了?

张居正看着高拱的脸色,再狠狠踩上一脚:“张某不才,遍历地方,发现大明是生民之骨血已罄,国用之广出无经。”

高拱盯着张居正,发动辩驳技能。

须发皆张,仰着头直着腰,洪声反驳道。

“满朝百官非你张叔大一人忧国忧民。吾等也明白而今民困国贫。

虚糜干没、公私交困。

故而户部大兴田地清丈,人口普查,均衡赋税,以达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行财税改革,以求国用富足,诸民乐业。

国朝早有监察考课百官之法,而今各部诸寺奉殿下令旨,殚精竭力推行新政改革时,吏部又搞出什么考成法,让百官陷入案牍劳形之中,吏部到底是帮助改革,还是阻碍新政?”

张居正不甘示弱,大声答道:“正如高阁老所言,国朝是有百官考课之法。

太祖定制,吏部考功司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都御史的遇朝觐,考查,同吏部司贤否黜陟。

两者相辅相成,分工协作,且相互监督。

考课百官有考满和考察。

考满是为内外官满每三年一考,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考核结果论称职、平常、不称职为上中下三等,以定黜陟。

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京官六年一察为京察,外官三年一察为外察。

考察将不称职官员分为贪、酷、老、病、浮躁、不及、罢软和不谨八种,为‘八目’,按致仕、降调、闲住和为民四种论处,谓之‘四科’。

太子殿下曾再三复谕宣庙皇帝御笔,‘为治本于任官,任官贵乎责实,考课黜陟之法,所谓责实也。盖天下机务,人君一身,势不能独理,必资于群才。然其贤否或殊,勤怠亦异,非考察以验其功过,黜陟以示夫劝惩,未可以几于治也。’”

朱翊钧盯着意气风发的张居正,看了一会把目光移向其他阁老。

高拱神情激愤,感觉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挑衅。

他努力压抑着怒火,免得犯下君前失礼之罪。

他不知道改革吏治先行的道理吗?

知道!

他心里透亮着。

可是他不管吏部,管着户部,所以他必须先顾着户部的政绩。吏治归吏部管,搞出政绩来也与他无份。

再说了,搞吏治,最容易得罪全体官吏,他没有必要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杨金水一眼就看出高拱不如张居正,除了胆气之外,高拱搞新政改革,更多的是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张居正搞新政改革,除了立功立名的儒家传统思想之外,还有他迫切感觉到再不行改革,大明将会民不聊生,国之将亡。

必须要改,不惜一切地要改!

陈以勤呆呆地看着张居正,嘴巴微张,眼神里全是诧异之色。

赵贞吉不动声色,但嘴角挂着难以察觉的欣慰。

李春芳神情复杂,目光闪烁。

张居正还在继续慷慨陈词。

“可是考课条例虽好,但百年来,百官消极怠工、人浮于事。内阁奉谕下发的诏书政令,中枢地方只过手往下传达,是否执行、可有成效,一概不管。

朝廷诏令变为一纸空文,考课不严,名实不核,形同虚设。

为一正官风,张某苦苦思索历朝历代吏治利弊优劣,想出此考成法。”

张居正转向朱翊钧,诚恳地说道。

“殿下,臣等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的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屡省乃成。故合为考成。

考成法之法对于朝廷中六部诸寺事务做了明确分类,有‘章奏’、‘明旨’等重要事项,也有无需考查的例行公事等事项。

其次,对各项政事进行了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的划分,并在此规定了政务完成的期限。

奉殿下以事实为准绳之要旨,臣行‘随事考成’和‘逐级考成’的考课新法,其中‘考’即考核官员,‘成’即官员政绩。

以办事结果和理政治绩为重要考课内容以此法行六部诸寺,就是要肃清吏治,上行下效,进一步推动新政改革。”

朱翊钧点点头,开口说话,不给高拱再反驳的机会。

这些文官,最善于辩驳,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给你扯到国朝初年,主打就是胡搅蛮缠,不管什么道理反正我最有理。

自己要一锤定音,省得纠葛。

“张师傅考成法,孤看过,确实可行,乃国之大计。欲行改革,吏治在先。吏治不正,政令不通,再好的新政得不到有效执行,都会被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官吏考成法》当行,内阁拟诏,遍谕六部诸寺各院,以及其它衙门,再重申一次,必须严格执行《考成法》。

先由太常寺主持,分批召开在京官吏动员大会,从七品以上在京官员全部要参加。张师傅给他们讲讲《官吏考成法》细则,孤也会出席,强调《考成法》的严肃性。

你要是觉得此法非善法,不想遵循,可以,提出辞呈来,孤马上就准了!

如果动员会开完了,《考成法》传达下来了,你阳奉阴违,甚至暗地里捣乱阻拦,那就休怪国法无情!也不要喊什么不教而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