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中将,我好冷(1 / 2)

加入书签

10月12日,绍斯特卡东岸,普洛森军控制。

吉尔艾斯走下浮桥,看着堆满滩头的尸体。

副官费利兹皱着眉头:“我会监督后勤人员尽快清理尸体,避免瘟疫发生。”

吉尔艾斯点点头。

这个时候可怕的恶臭已经让许多参谋军官捂住了鼻子,但吉尔艾斯无动于衷。

他表情严肃的走上了河畔大道,看着那些被炸药炸开的窗户和墙壁,里面只剩下普洛森军士兵的尸体。

吉尔艾斯:“没有安特军的尸体吗?”

参谋长立刻回答:“报告,我们认为安特军尸体已经被他们掩埋在城郊的公墓里。”

吉尔艾斯:“敌人居然还有余裕做这种事,说明我们根本没有给他们多大的压力,他们还可以继续在这里防守的,但是他们撤退了。”

吉尔艾斯顿了顿,加了一句:“他继续在这里防守,我们本来有希望粉碎他的防御。”

说完他继续前进,沿着先期登陆的部队开辟出来的通路,一路穿过绍斯特卡沿河的第一排建筑。

第一第二排建筑之间的大街上,依然堆满了普洛森士兵的尸体。

费利兹说:“这就是我们最远打到的地方。

“前天攻到这里然后逃回来的上尉报告说,敌人拆掉了所有通往二楼的楼梯,我们找不到上二楼的路,所以只能试图在烟雾掩护下冲过大路进入后面的建筑,结果在大街上被大量杀伤。”

吉尔艾斯观察两边的建筑,感叹道:“这是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屠杀我们的陷阱啊。你看看二楼那些射击孔,这就是准备从背后杀伤我军专门建成这样的。”

说着他上前一步,转着圈子环顾四周。

这时候军参谋长来了一句:“这就是个瓮城,敌军突破城门之后,会被瓮城上的弓箭手杀伤。”

吉尔艾斯最后停下来,看向沿江的那排建筑:“要对付这种工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第一排的楼房整个炸塌,应该用野牛重步兵炮抵近射击。”

费利兹:“但是野牛会立刻遭到敌人炮兵的反击,而且也怕敌人的反坦克炮。”

吉尔艾斯:“我们需要有更厚的正面装甲,并且能彻底摧毁这种坚固建筑的武器。现在步兵部队的三号突击炮的75毫米短管榴弹炮和四号坦克的短管榴弹炮都做不到这点。”

王忠要是知道自己的杰作,可能导致四号灰熊突击炮和突击虎提前出现,不知道作何感想。

吉尔艾斯再次环顾四周,然后下令道:“把所有这些建筑保护起来,仔细测量所有的工事,这应该成为我军以后城市设防的标准,写进教科书。”

费利兹:“有这個必要吗?帝国军队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进攻,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吉尔艾斯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以防万一。你看安特军队,他们的学说就是重进攻,轻防御,结果你也看到了。我们不能有这样的短板。”

“是。”费利兹点点头,表情凝重。

吉尔艾斯又问:“知道罗科索夫的部队撤退到哪里去了吗?”

费利兹:“他沿着铁路走了,我们前进了大概二十公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阻击部队,没有打红旗,应该不是他们。据说下游毛奇将军的部队已经突破了当面之敌的阻击,但是……”

吉尔艾斯:“但是?”

“他的油料输送部队跟不上坦克部队,现在已经因为燃油存量低于警戒位置,不得不停止了。”费利兹一脸苦笑,“而且现在这个鬼天气,坦克的故障率大大飙升,维修部队还陷在泥里上不去,估计追击敌军已不可能。”

吉尔艾斯:“敌人知道这点,也知道他们在泥地里跑得比我们快,所以下雨之后就趁机撤退了。”

这时候军参谋长说:“他们之所以抓紧这个时机撤退也是因为知道挡不住我们。帝国会获得胜利的。”

但是他的语气并没有以前那种乐观和自信了。

吉尔艾斯则小声说:“我总觉得主动撤退的理由不是那么简单……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拉长我们的补给线,当年库图佐夫也用过同样的计策对付那位征服者。

“我有不好的预感。费利兹,我们的冬装现在有多少?”

费利兹:“目前部队只补充了可以抵御秋季气温的被服,冬装基本没有。不过放心,台风战役计划原本就有冬季作战的内容,所以后勤部门早在九月就已经在筹措冬装,应该很快会送上来。”

吉尔艾斯突然后脑勺发麻:“不,费利兹,不,冬装送不上来了。因为所有的骡马运输都集中运送弹药、油料和坦克备件了。”

费利兹也面如土灰:“这……那应该让后勤部门重视冬装!”

吉尔艾斯:“不,费利兹,昨天他们调整运力分配的结果你也见到了,我们收到的油料和弹药只有以前供应正常的时候的百分之七十。随着我们向前推进,这个量一定会减少。但敌人离补给中心却越来越近……”

吉尔艾斯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面色铁青。

终于,他说:“我看到了未来正在等待帝国的巨大失败。应对这个失败唯一的做法就是停止前进,就地防御。敌人也无力进攻,所以我们可以把运力调动去运送冬装。

“但停止前进,就意味着速胜的企图破产。战争会进入持久战,我们拿不到我们急需的燃油和原材料。”

吉尔艾斯抬头,看着不断飘下濛濛细雨的天空。

“记得那位罗科索夫最开始给我们的明码电报吗?他甚至警告过我们!”

费利兹:“那只是他的心理战,他想让自己的炮火尽可能的杀伤我们。”

吉尔艾斯没有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