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东宫的短袖!(2 / 2)
东汉航船使用风帆,商人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运送丝绸、瓷器经海路由马六甲经苏门答腊来到天竺,并且采购香料、染料运回本土。
魏晋时期,北方曹魏同倭国、江南孙吴同天竺,南海半岛诸国也经常有贸易往来。南北朝,以来贸易更为频繁。
但是,除了汉武帝时期,剩下的多是民间的商贸茂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都把注意力放在华夏本土上,他们乐此不疲的在这块土地上折腾。在劲头都折腾在内讧上,一代又一代。
李承乾是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既然华夏本土,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那为什么不能把注意力放下海外呢?
李承乾给他们套了一个新词-殖民!把殖民体系说的那叫一个天花烂坠。
可李世民听后,竟然看向了程知节:“这跟你早年,上山为匪,有区别吗?”
程知节迟疑了半天,他对殖民的理解,就是一个字-抢。这好像跟他当年在瓦岗寨时,没什么两样!
干这活计呢,他是有经验的,也能手拿把掐,但现在都做国公了,老实说,还真拉不下脸来去抢。
刘弘基不要脸,他认为有得赚就行,老程不去,他去,他保证,有什么抢什么,绝对是秋风扫落叶!
李承乾听完他们的对话,脸都气红了!殖民体系,怎么能用一个抢字就轻易解释了呢!这是一回事么!
李世民有些茫然:“不是吗?你不是准备去打劫这些国家吗?”
李承乾深吸几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尽量让自己不发火:“当然不是!”
要搞清楚,殖民与山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当匪的,就像刘弘基说的那样,秋风扫落叶,片瓦不给留。这是一次性的,抢了一次,下次就没得了。而殖民呢!是与那些国家或其他本土势力或合作,通过贸易、分化瓦解等手段,为大唐获取当地的物资或矿产。这可是一个可持续的掠夺,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当然,要运行这种体制,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而要震慑他们则必须要有一支无敌的舰队。
大唐的贸易,不能仅仅靠民间,朝廷更应该参与进去,量大才能赚钱,才能开拓新的赋税之路。
通过新的贸易,或者说殖民,带来的效益,补充国家力量,减少本国百姓的负担,这样才能让休养生息的速度更快,才能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
民富,国才能富!
李承乾确信,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弥补中原五百年战乱带来的损伤,快速补充元气。
李世民看了看沙盘,又看了看海图。
“朕不能把这些土地,纳为己有吗?”
额!这话要分怎么说,如果要占领那里,那就要轻徭薄赋,争取当地的民心。如果要殖民,那才能源源不断的为大唐汲取养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