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六)(2 / 2)

加入书签

看到母后的笑容,李治也笑了,“嗯,孩儿回来了。”

李泰端着一块白玉色的吃食出来,“稚奴,你快快尝尝。”

李治好奇道:“这是什么?”

李泰回道:“这是豆腐。”

“豆腐?”李治满脸的好奇,低声道:“白玉色的方方正正一块,煞是好看,如何舍得下嘴。”

“我们骊山克服了卤水的难题之后,想要制出豆腐就简单多了。”

李泰又道:“此物名叫豆腐,寓意豆腐豆腐,都是福气,我们都有福气,福气安康!”

“这是劳动智慧的成果,也是这世间最美妙的吃食,吃得是豆腐,心中念想的是劳动智慧造福着万千的苍生。”

李治用木勺子挖了一口豆腐,送入口,细细品味着,笑道:“这是弟弟平生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稚奴有所不知,这豆腐可以炖,可以煎,可以作羹汤,吃法甚多”

李治看着魏王兄,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这么热衷于吃食。

唐人的饭桌上的菜肴越来越丰盛了,唐人也一定能更健壮。

李泰现在瘦了不少,但脸上的肥肉一点都没少。

减肥的成效算不上好,年复一年地坚持着,总算是有点模样了。

正值年关,李泰这位院长也能够清闲下来,骊山的技术院也停课了,等过了年关,来年再开课。

……

但朝中的问题依旧很多,因新帝上位太过急功近利,什么都想要做,又是辽东治理,又是建设监察院。

同时还要继续扩大支教,甚至不断拿出银钱,用于各地建设县试与各州府的书舍。

在不断加强的监察力度之下,不少州府官吏被换下。

大唐的官场换了十之八九。

一个月后的寒冬,正值年关休沐的前夕。

放在李承乾的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朝堂过度使用铜钱,导致铜钱的价值受到了威胁,再这么下去,钱要不成钱了。

太极殿内,李承乾又召开了一次朝会,此刻殿内寂静得落针可闻。

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满朝文武皆没有出声。

新帝李承乾痛苦地扶着额头,坐在皇位上,面色阴沉。

忽有一句话语声在殿内响起。

“原来这里就是太极殿呀。”

众人寻声看去,见到了是个十二三岁模样的姑娘,她旁若无人地走入太极殿内,目光看着四周。

她又道:“原来太极殿也不怎么样?还以为有多么地富丽堂皇。”

这个姑娘双手背负,抬首走在两列朝班的中间,目光一直打量着四下。

“你们都不用玻璃做窗户吗?”

这姑娘又说话了。

众人无言,又有些不解,怎么如此一个姑娘走入殿内,没有侍卫禀报,也没有人来传报,就让她这么走进来了?

她继续道:“这里太过阴冷了,应该将窗户再扩大,明明是个坐北朝南向阳的大殿,不该是这样的才对,看来是需要好好改建。”

终于,有站在朝班中的人忍不住了,站出朝班喝问道:“你是什么人,胆敢在太极殿放肆。”

这姑娘显得从容只是淡淡道:“我姓张,我家在骊山。”

“此地由不得你放肆,赶紧出去!”

“看你的官衣品阶也不高,怎么当今皇帝还没开口,你就先站出来了?”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议论。

这姑娘确实好大的胆子,胆敢说出如此话语,什么叫当今皇帝还没开口,她入殿至今都没有行礼,甚至敢说太极殿的不是。

她当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太极殿,是皇帝的眼前,天子的脚下。

朝班中,只有岑文本笑呵呵地看着姑娘。

许敬宗很苦恼他现在只想捂住自己的脸,然后钻到地缝中去,怎么由着她这么胡闹。

别人不知道这个姑娘身份,他们俩人很清楚。

“文本伯伯,许伯伯!”她忽然招手道。

殿内,众人的目光转来,齐齐落在了岑文本与许敬宗的身上。

岑文本笑着点头。

许敬宗唉声叹息,黑着一张脸,此刻觉得很尴尬,非常的尴尬。

殿内的议论声更多了,话语声也更多了,一时间殿内闹哄哄的。

那姑娘忽然拿出一卷纸,朗声道:“我手中有一份能够解决朝堂困境的良方。”

话音落下,众人的目光又落在了这个姑娘身上。

她淡然自若地继续道:“自汉以来铜钱铸造也出现过无节制的情况,自古以来像现在这样的局面不在少数,也有君王放任之,也有历代君王想要治理。”

“但我手中的这份良方便可以解决如今朝中的困境,并且让大唐近百年内,不再出现像如今这样的困境,或许未来数百年都可以避免这般困境。”

有文臣站出朝班喝问道:“你是什么人!”

那姑娘继续道:“我都说了,我姓张,我家在骊山。”

又有人开口问道:“你凭什么说你手中的是良方!”

“唉……”张清清叹息一声,自语道:“早知道就听爹爹的话,不出这个头了。”

她穿着漂亮的淡红色衣袄,揣着手站在原地,道:“真后悔呀,你们果然都不会记得骊山好处。”

有朝中的老臣打量这个姑娘,又有人议论,这姑娘眉眼很像一个人,那位传说中的人物已离开朝堂很久了。

张清清将手中的“良方”交给了眼前这位指责的文官,又道:“你们可以试试看,我还要去看看皇宫里的其他地方,就不久留了。”

“你……”

有人看到这个姑娘要离开,欲言又止。

张清清转过身,背对着皇帝,自信与淡然的背影,给众人留下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印象。

她到底是什么人?

这是现在满朝文武的疑惑。

张清清走到了殿外,对坐在殿前台阶上的老人家道:“外公,我们走吧?”

那老人笑着站起身道:“好,走吧。”

一老一少一步步离开殿外,也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殿前的侍卫早已跪在了地上,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退位的天可汗。

李承乾看着父皇的背影,久久没有言语。(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