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大震荡(1 / 2)
深夜,洛阳城内释府。
释凌天身穿单衣,坐在书房中,正在斟酌着用语写一封奏折。
奏折的内容是一件刚刚收尾的案子。这是一桩单纯的江湖人士杀官案,陕州的刀客快刀邓六伙同三才刀秦炳罗灭了汉中府知府高星满门。事发之后还在高府的屏风上写下:杀人者邓六秦炳罗这几个大字。
释凌天赶赴汉中后,亲临凶案现场,很快根据打斗的痕迹推断出确系那两人所为。于是朝廷布下天罗地网,终于在凤县堵住了想要逃亡川州的邓六和秦炳罗。
凤县一战,释凌天亲自出手,两个人惨败,自杀身亡,案子很快便即了结。
只是,这件案子虽然简单,但是两个人灭高星满门的动机却令释凌天愤怒异常。
原来汉中府前段时间遭遇饥荒,灾民遍地,足有数万之众。原本朝廷已经拨粮拨款。但是粮车还没到走到汉中,就被上下的官员连连瓜分。
而身为汉中知府的高星,不但没有制止这种丧心病狂行为,反而充当了瓜分赈灾粮的组织者。一时间,各种势力和权贵都从这赈灾粮中获得利益。
释凌天还查得这高星还给川州的青城派送去了大批的赈灾银,让自己的小儿子得以成为青城派掌门余若山的弟子。
这样一来,高星用朝廷的钱粮得了各方的人情,以便作为日后晋升的资本。只是苦了灾区的百姓。
邓六和秦炳罗身为汉中的武林人士,看到乡亲们纷纷饿死,而到得饥民手中的赈灾粮竟是一些混着桔梗的高粱糙米,顿时就怒了。
有道是匹夫一怒,流血五步。高星一家上下很快便被这两个人给送上了西天。
在释凌天看来,这高星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在他治下饿死的饥民无数,但凡他能少贪一点,都不至于死得这么惨。
只是,这邓六和秦炳罗做下这等罪大恶极之事,就算他们两个已伏法,他们的家族也会受到牵连,家中男子受刑流放,女子没入教坊司,都不在话下。
释凌天感念这两位以武犯禁的义士,有心想保全他们的子女。因此写了这封奏折,在说明案情的同时,又为这两人的家人开罪。
但是这种事情吃力不讨好,这两人杀了高星,得罪的相关势力太多,一旦奏折上为他们开脱的内容不合适,甚至会起到反效果。连释凌天自己都会受到牵连。
因此他的这封奏折不太好写,既要将意思点到,又不能波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
释凌天考虑了良久,终于勉强写好,不过他不认为这封奏折能凑效。朝廷那些人不会在乎那些饥民的感受的,他们知会考虑朝廷的颜面受到了挑衅,该怎么判还会怎么判。
‘这个世道....’释凌天叹息一声,放下了笔。
大平朝接替的是南宋的政权,都城仍在临安。这个皇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北边有大元分裂出来的蒙古六部;东北边有宿敌大金国;南边还有日渐强盛的大理。
而大平朝夹在中间,名为大平,实则一点都不平,反而十分混乱。
就释凌天所任的晋陕豫三州总捕头而言。陕州天灾不断,民不聊生;晋州民虽不反,但是匪盗滋生,官府无力控制;只有豫州还像点样子。
因此释凌天说起来是三州总捕头,实际上也就只能控制豫州一州而已。
不过光一个豫州,释凌天管起来也是非常吃力,先不说有洛阳城和开封府这种权贵众多的大城市。
像少林寺这种武林的泰山北斗,还有嵩山剑派这种的释凌天也不太能惹得起。
就比如洛阳南边的龙泉山庄,释凌天早已探知华阴夫人胆大妄为,不仅和太行山的巨盗有利益往来,而且还借此通过茶马古道这条路,向漠北输送生铁和盐。这些都是关乎国力民生,是朝廷明令禁止不得向敌国交易的东西。
甚至他们还通过镖局和货船,将大量女子卖往漠北充当那些蛮族的女奴。
凡此种种,释凌天已向朝廷禀报过多次。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彻查龙泉山庄的批复。
局势艰难至此,释凌天有时候很想脱下这层官府,亲自去替天行道。不过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就算他有此意,也只敢在心中瞎想罢了。
一想到龙泉山庄,释凌天的思绪顿时飘到了陈然的身上。
此子虽然年轻,但是实力竟然比自己还稍胜一筹,更奇的是他竟然是佛道双修,真不知道他的师父到底是何方神圣。
而且这少年有如此实力,看起来却是十分儒雅,丝毫没有任何戾气和强横心理,这倒是有些难能可贵了。
释凌天心中默默思忖着,陈然来时,自己曾经隐晦地和他达成了某种约定。陈然负责让华阴夫人伏法,而自己负责帮陈然脱身。
也不知道陈然此去,到底是吉是凶,当真是让人好生牵挂。
思来想去,释凌天摇了摇头,不再多想。他将奏折上的墨迹吹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在绸布袋子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