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契丹官宣第三次南侵,两军对峙滹沱河岸(2 / 2)
焚毁桥梁后,耶律德光打算暂时放弃镇州,往定州、易州方向撤军,以避后晋锋芒。
其实,滹沱河大营离成德战区的总部镇州很近,当时镇州还在后晋手上,如果后晋大军拼命夺桥、渡河,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将使契丹背腹受敌。
由于桥梁被毁,晋军短时间内无法渡河,便在南岸安营扎寨。耶律德光看到杜重威并不强渡,而是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便松了一口气,取消了后撤的打算,下令在河的另一岸安营扎寨。
就这样,两军在河的南北两岸对峙。
杜重威生性怯懦,不敢跟契丹硬刚,只是跟军中各节度使们置酒作乐,相互之间大吹彩虹屁,奉承迎合,基本不谈军事。
“大军距离镇州只是咫尺,我们可以用三根木头捆成一个支架,把这些支架大量扔进滹沱河,上面铺上柴草,再用土填平,瞬间就能建造一座浮桥。到时候我们与城中守军约好时间,趁夜偷营劫寨,内外夹攻,契丹必然大败。”负责后勤转运的李谷看不下去了,便提议抢修一条临时浮桥。
“专心运你的粮草去吧,废话咋那么多呢。”诸将都赞同,认为此计甚好,唯有杜重威认为不好。他把李谷派到怀州、孟州督运军粮,离前线距离很远,属于大后方的大后方。
没办法,领导不拍板,再多人认同也没用。领导看你不顺眼,分分钟将你调到偏远地区。
杜重威缩在大营里不敢动手,耶律德光却要动手了。他派自己的舅舅领一百精锐骑兵和一些老弱病残兵,迂回到杜重威的后背,切断其后勤补给线。
接下来,他又采取“心理威慑战术”,大规模开展捕杀行动,四处逮捕后晋外出樵采的士兵,一顿猛揍,但是并不打死,打得全身挂彩然后又放回去。回到晋营的他们开始添油加醋,极力宣传契丹人的凶残,晋军上下人心惶惶。
除了这些,契丹还抓了很多镇州的百姓,为他们免费纹身刺面,在脸上刺下四个大字——“奉敕不杀”,然后同样将这些人放回,路上运粮的民夫看到,都吓得弃车逃去。
契丹的这些手段,搁到现在绝对是典型的扫黑除恶对象。侮辱性极强,伤害性也极大,对汉人造成了很可怕的心理阴影。
12月,在大后方拼命运粮的李谷写密奏给石重贵,“皇上,滹沱河前线战事危急,还请您御驾亲征。同时,建议由高行周、符彦卿率军保护进驻滑州,阻止契丹突破北面防线。”
李谷的密奏到了汴梁,石重贵才知道北伐军已经南撤到滹沱河。与此同时,杜重威的求援信也到了石重贵的办公桌上。
石重贵决定勒紧裤腰带,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应前线。于是,他把宫中把门的士卫也派往前线,最后一点油水都被榨干了。随后,他又下诏征调各州粮草,运往前线。
石重贵把宝全部押在杜重威身上,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那帮“栋梁”“亲戚”们早就和他同床异梦了。不久后,他就会尝到被坑的滋味。
石重贵征调各地向滹沱河大营运粮,各地被惊扰得民怨沸腾。但是很快,契丹就不断收缩包围圈,完全切断了朝廷和晋军的联系。
汴梁所有的兵力,都派到了前线,首都也成了一座空城,文武百官都知道大事不好,却也不知道该咋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