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回桃花坳去见我们的爹爹(1 / 2)

加入书签

孙树一说道:“抗日救国军那边儿,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指示,要我们做什么!不过,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想到抗日救国军的前边儿去,急他们之所急才是!”

正平说道:“知道了!我们必将竭尽全力。”

孙树一说道:“这些日子,你还和以前一样不要随便的联系我!有啥事儿,我会隔三差二的到你这里来,我会通知你的!对了,我刚才在来你家的路上遇到了几个村民。如果他们问起我到你家里来做什么?你就说,我想卖一些地给你就是了!因为价格咱们没谈拢,所以不欢而散!”

正平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

孙树一说完,连水也没有顾得上喝上一口,就匆匆的离开了。

延安。

小菊接到了上面的通知。通知上说牟海县(今乳山市)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地地理位置偏僻,共产党的红色政权比较强大,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党政军机关、八路军兵工厂、胶东公学、敌后医院和制药厂等常驻扎在此。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在牟海县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用她们的乳汁、无私的大爱,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

目前胶东育儿所里的保育员严重短缺,考虑到小菊本人就是胶东人,对那里的方言以及风土人情非常的熟悉以及了解,决定让小菊回到胶东,去到胶东育儿所里担任保育员。同时考虑到小菊还带着四个孩子,因此决定可以让小菊带着四个孩子返回故里。

小莲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异常的兴奋,立刻连夜收拾好了行囊,第二天就坐着卡车返回了胶东半岛。

返回胶东半岛之后,小菊立刻就到了胶东育儿所去报到,四个孩子也顺理成章的在胶东公学就读。

胶东公学于1938年4月由中共胶东特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马石店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办,同年8月在原黄县中学旧址成立。

该校以“实施抗战教育,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为宗旨,设社会、师范、普通三科。社会科以培养一般干部为主,教授文化课程;师范科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除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外,还增设教育理论课程;普通科相当于一般中学。学制设置长短结合,学期有四个月、半年、一年不等。

胶东公学拥有雄厚的教师力量,教师队伍中有北海专署的机关干部,也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毕业的教员,还有本地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革命家曹漫之、林一山,知名学者罗竹风等都曾亲自给学生授课。

1942年是胶东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段,胶东公学不仅面临着日寇的频繁“扫荡”,还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侵扰。为了反“扫荡”,胶东公学在战火中不断转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